百词典

《草》

时间: 2025-08-08 21:05:00

诗句

染亦不可成,画亦不可得。

苌弘未死时,应无此颜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8 21:05:00

原文展示:


作者: 吴融 〔唐代〕
染亦不可成,画亦不可得。苌弘未死时,应无此颜色。

白话文翻译:

这草的颜色,无论是用染料染也无法得到,画也无法描绘。苌弘未去世时,这样的颜色应该是不存在的。

注释:

  • :指染色,用染料给物体上色。
  • :指用笔描绘。
  • 苌弘:唐代著名的诗人,因其在草的描写上有很高的造诣而著称。
  • 颜色:指草的颜色,这里可能暗指草的自然色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融是唐代的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植物,尤其以草的描写闻名。他的诗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草》这首诗可能是在吴融观察自然时产生的灵感,诗中表达了对草本色的独特理解与欣赏。诗人通过对草的描写,传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诗歌鉴赏:

《草》这首诗通过对草的颜色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开头的两句“染亦不可成,画亦不可得”,直接表达了草的颜色无法通过人工手段再现的观点,既体现了对自然色彩的敬畏,也表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无力。这种无力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虽有尝试但始终无法完全掌控。接下来的“苌弘未死时,应无此颜色”则引入了历史人物苌弘,暗示了草的颜色是与时代、与生物的存在息息相关的。这种历史的深度使得诗歌不仅限于表面,更引发读者对时间与自然的联想。这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包蕴着丰富的哲理,令人在细细品味中感受到自然的神秘与美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染亦不可成:即便使用染料,也无法完全再现草的颜色,强调了自然的独特与不可复制。
  • 画亦不可得:即使用画笔描绘,也无法捕捉草的真实色彩,表达了艺术的局限性。
  • 苌弘未死时:提到苌弘,暗示其对草的描写曾经是多么真实与生动。
  • 应无此颜色:草的颜色与苌弘的存在有关,暗含了生命的短暂与变迁。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染”和“画”形成对比,强调自然的原始状态与人类创造的局限。
  • 暗喻:草的颜色暗喻生命的真实与美好,是一种对自然的呼唤。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草的颜色探讨自然的真实与人类的局限,表达了对生命、自然的尊重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纯粹。
  • 颜色:代表着自然的真实与变迁。
  • 苌弘:作为历史人物,象征着文化传承与艺术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染”是指什么?

    • A. 用水洗涤
    • B. 用染料上色
    • C. 用火烧灼
    • D. 用刀切割
  2. “苌弘未死时”的意思是?

    • A. 苌弘生前的草
    • B. 苌弘的死亡
    • C. 苌弘的艺术成就
    • D. 草的颜色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吴融的《草》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吴融更侧重于对草本色的独特感悟,而王维则通过山水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寿范漕 赠星翁郭若水 七夕闻鹊 寿范洁斋 满江红 其一 洪都生日不张乐,自述 登罗浮山 其二 贺新凉(送游景仁赴夔漕) 洪都病中口占 堰上行上周宪 寿范洁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杀鸡骇猴 推勘 龝字旁的字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顶楼 亦庄亦谐 没仁没义 杯影蛇弓 韭字旁的字 坏劫 匕字旁的字 丿字旁的字 湘陵妃子 耳字旁的字 犀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