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3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6:50
临江仙 得悉家人十九病疟,作买骨语代书
作者: 黄绮
死向书中谁买骨,前贤未必先知。
忽欣家报到宜时。
语长偏舛错,事过总参差。
竖起脊梁俱化铁,不容此后无为。
重逢细话昔分离。
饥寒多疟苦,流落一心痴。
谁能在书中为死者买骨?前人未必早已知晓。
忽然收到家里的消息,恰好时机。
言语繁长,却偏偏错漏,往事归来总是参差。
竖起脊梁,皆如铁打,不容此后再无作为。
重逢时细细谈论往昔的分离。
饥寒和病苦交织,流落在外的心情仍然痴迷。
黄绮,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著称。其作品常常探讨生命、死亡与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个人色彩。
这首诗是在得知家人因病而痛苦的情况下创作的,表达了对家人病痛的关心与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这首《临江仙》通过对家人病痛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与痛苦。诗的开头“死向书中谁买骨”引发了对生死的思考,诗人以“买骨”作为隐喻,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者的关心。接下来的“前贤未必先知”则体现了人类对命运的无能为力,前人的智慧和预见并不能改变现实中的悲剧。
中间部分反映了信息的传递中出现的误差,诗人在收到家信时感到欣慰,但又因“语长偏舛错”而感到迷茫和无奈。这里的“事过总参差”则生动地描绘了生活的复杂性与无常,过往的经历如同拼图般难以拼凑完整。
最后部分“竖起脊梁俱化铁”表达了诗人坚定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与病痛,他选择不屈服,而是要勇敢地迎接未来。结尾对重逢和昔日分离的细腻描绘,传递出浓厚的乡愁与思念,令人感受到深深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围绕着生死、病痛与思念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关心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表现出一种即便在困境中也要坚强的态度,展现了人性中对生命的执着与热爱。
“谁买骨”中的“骨”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前贤”是指什么?
诗中“竖起脊梁”的意思是?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黄绮的作品更多地聚焦在病痛与生活的无奈上,而李白则是对家乡的深情回忆。黄绮的诗中有更明显的对生活困境的反思,而李白的作品则更为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