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临江仙 贺州刘帅忠家隔帘听琵琶》

时间: 2025-05-01 11:56:10

诗句

凤拨鹍弦鸣夜永,直疑人在浔阳。

轻云薄雾隔新妆。

但闻儿女语,倏忽变轩昂。

且看金泥花那面,指痕微印红桑。

几多馀暖与真香。

移船犹自可,卷箔又何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56:10

原文展示:

临江仙 贺州刘帅忠家隔帘听琵琶
作者: 王安中 〔宋代〕

凤拨鹍弦鸣夜永,直疑人在浔阳。
轻云薄雾隔新妆。
但闻儿女语,倏忽变轩昂。
且看金泥花那面,指痕微印红桑。
几多馀暖与真香。
移船犹自可,卷箔又何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夜晚听琵琶的情景。凤箫拨动弦音,夜色悠长,让人不由得怀疑演奏者就在浔阳。轻云和薄雾遮住了她的新妆,只能听到儿女们的话语,那音调瞬间变得高亢激昂。再看看那金色的泥花,指痕轻微地印在红桑上。留下的余温和真实的香气,让人心醉。即使移船也可以,卷起帘子又有什么妨碍呢?


注释:

  • 凤拨鹍弦:凤箫和鹍弦,指乐器,象征高雅的音乐。
  • 浔阳:指的是浔阳江,著名的风景地,常与音乐、诗歌相关联。
  • 轻云薄雾:形容夜晚的天气,渲染出朦胧的氛围。
  • 金泥花:指上等的装饰,可能是用于修饰面容的化妆品。
  • 红桑:指红色的桑树,可能象征着美好的回忆或情感。
  • 余暖与真香:留下的温暖和香气,暗示着美好的情感和回忆。

典故解析:

“浔阳”常出现在古诗词中,代表着美丽的景色和悠久的文化,诗人以此作为背景,传达对音乐和情感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中,宋代诗人,以其音乐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入生活的细节,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贺州,可能是诗人在友人家中感受到的音乐氛围,表达了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欣赏。


诗歌鉴赏:

《临江仙 贺州刘帅忠家隔帘听琵琶》是一首充满音乐感和视觉美的词作。诗人在夜晚的悠长时光中,通过琵琶的声响,勾画出一个如梦似幻的场景。琵琶声如凤箫般轻盈,夜色绵延,仿佛音乐将时间凝固,让人沉醉。

诗中“轻云薄雾隔新妆”一句,展现了夜晚的朦胧与神秘,音乐与情感交织,给人以无限遐想。儿女们的低语,反映出生活中的温情和亲密关系,而“倏忽变轩昂”则体现了音乐的力量,瞬间将情感推向高潮。

“且看金泥花那面,指痕微印红桑”,这几句将视觉与触觉结合,金泥花的华丽与红桑的细腻相得益彰,构成了诗中对美的追求与思考。最后的“移船犹自可,卷箔又何妨”,表达了对生活自由自在态度,强调了在美好回忆中流连的心情。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音乐的魅力与人情的温暖,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凤拨鹍弦鸣夜永:描绘了夜晚悠长的音乐声,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陶醉。
  2. 直疑人在浔阳:通过音乐的美妙引发了对浔阳的联想,暗示着一个充满情感的场景。
  3. 轻云薄雾隔新妆:展现了夜晚的朦胧,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
  4. 但闻儿女语,倏忽变轩昂:音乐的变奏让人感受到情感的起伏,体现了音乐的感染力。
  5. 且看金泥花那面:描绘华美的妆容,展现了女性的美丽。
  6. 指痕微印红桑:细腻地捕捉到生活中的小细节,体现了诗人的观察力。
  7. 几多馀暖与真香:表达了对美好回忆的留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8. 移船犹自可,卷箔又何妨:强调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表现出乐观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 “凤拨鹍弦”比喻美妙的音乐。
  • 拟人: “倏忽变轩昂”赋予音乐情感。
  • 对仗: 词句工整,增强了音乐感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主题围绕着音乐、情感与美好瞬间的捕捉,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回忆的珍惜。通过音乐与自然的结合,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高雅、优美的象征。
  • 鹍弦: 代表音乐和艺术的精髓。
  • 云雾: 朦胧与神秘的象征。
  • 金泥花: 美丽与华贵的象征。
  • 红桑: 甜美的回忆与情感的代表。

这些意象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美感,还在文化内涵上赋予了深厚的象征意义,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情感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浔阳”指的是哪条河流?

    • A. 长江
    • B. 浔阳江
    • C. 黄河
  2. 诗中“凤拨鹍弦”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夜晚的景象
    • B. 演奏音乐的情境
    • C. 诗人的心情
  3. “移船犹自可,卷箔又何妨”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 A. 忧愁
    • B. 自由自在
    • C. 忍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 以女性视角描绘情感与记忆,情感细腻。
  • 苏轼《水调歌头》: 以豪放的笔调表现人生态度,具有壮阔的情感。

两者虽然在表达手法和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均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回忆的珍惜。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安中诗文研究》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王安中的作品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查询

和孔教授 余杭久旱赵悦道入境之夕四郊雨足二首 七星杉 送赵资政 读五代史 酬材叔江西道中作 冬望 盆池 赠黎安二生序 黄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焦炎 软驱 飞丸 一渊不两蛟 辰字旁的字 行字旁的字 二泉 面字旁的字 说风凉话 黑字旁的字 麟凤一毛 毋字旁的字 包含芬的词语有哪些 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暗室求物 盖棺事定 合扑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