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0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03:08
丙子元日述怀
糟粕从谁问斲轮,支离七十又逢春。
生逢四圣休明世,仕列三朝礼乐臣。
老向星辰忘听履,病将舟楫寄垂纶。
子房本乏神仙骨,白发能抛乌角巾。
这首诗中,作者感慨自己年老体衰,生活的艰辛和对春天的渴望。作者问:谁来问我这些糟粕的事情呢?已经七十岁了,又迎来了春天。自己生在这个明圣的时代,曾经是三朝的礼乐之臣。如今老了,仰望星辰,已经忘记了脚下的路;身患疾病,舟楫的命运寄托在钓鱼上。虽然子房(指张良)本没有神仙的资质,但白发苍苍的我却能抛下那顶乌角巾。
作者介绍:尹台,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对老年与过往的反思。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丙子年元日,诗人结合个人感受与时代背景,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经历了七十个春秋,诗人对昔日的辉煌与现在的苍老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一种无奈与释然的情感。
《丙子元日述怀》是一首充满人生哲思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在岁月长河中的感悟与无奈。诗的开头“糟粕从谁问斲轮”便引发了读者的思考,诗人自问自答,似乎在表明对人生经历的反思与对过往的无奈。随着岁月的流逝,春天的到来不仅仅是自然的轮回,更是人生新的开始与希望的象征。
诗人在“生逢四圣休明世”中提到时代的明圣,表明自己对社会的认可与对自己过往角色的肯定,但随之而来的“仕列三朝礼乐臣”则暗示了他对自己所处地位的思考与自我价值的质疑。岁月的流逝让他渐渐忘却了曾经的辉煌,甚至对生活的基本需求也感到无奈。
最后两句“子房本乏神仙骨,白发能抛乌角巾”则是对自我的解脱与释然,诗人通过对张良的对比,表达了对自身境遇的理解与接受。虽然没有神仙的资质,但他仍能勇敢地面对人生的终点,抛却了曾经的身份与荣耀,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洒脱。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也引导读者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具有深远的哲理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释然,展现了老年人面对岁月的哲学思考,强调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诗词测试:
诗中“糟粕”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经历
B. 过往的遗憾
C. 未来的希望
D. 生活的乐趣
“支离七十又逢春”中“春”象征什么?
A. 老去
B. 生命的希望
C. 失落
D. 冬天
诗人提到的“子房”指的是谁?
A. 曹操
B. 张良
C. 刘备
D. 诸葛亮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更多关注社会与历史,后者则深刻反映个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