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2:47
野寺峰巅钟响迟,
暮云遮隐又多时。
云来云去无心者,
入定山僧可得知。
在山顶的野寺,钟声响得很迟,
傍晚的云层遮住了寺庙,又过了很久。
云彩来来去去,毫无目的,
而那入定的山僧却能明白这一切。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某一典故,但“入定”与佛教的修行有密切关系,体现了禅宗思想中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夏孙桐,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山水诗见长,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栖霞道中四首》是作者在游历栖霞山时的即兴之作,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对内心世界的思索,体现了清代文人追求闲适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山寺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在自然中获得的宁静与思考。诗的开头“野寺峰巅钟响迟”,描绘了一个偏僻的山寺,钟声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悠远,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接着“暮云遮隐又多时”,进一步渲染了氛围,云层的遮挡让时间似乎变得缓慢而悠长,给人一种时间停滞的错觉。
第三句“云来云去无心者”中的“无心者”,可以理解为在时间和自然面前,所有的烦恼与执念都显得微不足道,云彩的变幻无常象征着人生的无常。最后一句“入定山僧可得知”,将诗的主题升华到一种哲学的思考:只有那些在内心达到宁静的修行者,才能真正理解这种无心的状态。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观察,也是对人生的感悟。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既有对外界自然的描绘,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充满禅意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思考,强调了“入定”这一修行状态的重要性,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中提到的“野寺”指的是:
A. 城市中的寺庙
B. 偏僻的山中寺庙
C. 海边的寺庙
D. 古老的遗迹
“入定”在诗中主要指:
A. 旅行
B. 修行的状态
C. 读书
D. 休息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
A. 忧伤
B. 宁静与思考
C. 欢乐
D.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