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7:4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7:45:59
岳阳道中作
作者: 齐己 〔唐代〕
客思寻常动,未如今断魂。
路岐经乱后,风雪少人村。
大泽鸣寒雁,千峰啼昼猿。
争教此时白,不上鬓须根。
在旅途中,思乡的情绪瞬间涌起,感觉比以往更加痛苦。经历了战乱之后的道路,风雪交加的地方几乎见不到人影。大泽边上,寒雁在鸣叫,千山之中,猿猴在白天悲鸣。此时此刻,白发怎能不生,竟是愁苦染上了鬓发的根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齐己,字景深,号青原,唐代诗人,曾任官职,后隐居,致力于诗歌创作。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战乱的时期,诗人行走于动荡不安的社会中,思乡之情愈发强烈,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局的无奈。
《岳阳道中作》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象,表达了自身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首句“客思寻常动,未如今断魂”以“客思”引入,点出游子的身份与心境,感叹思乡之情比以往更加深重,暗含着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接下来,诗人通过“路岐经乱后,风雪少人村”描绘了战后景象,寒冷的风雪中,几乎无人,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大泽鸣寒雁,千峰啼昼猿”两句,运用生动的意象,寒雁的鸣叫与猿猴的啼哭,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悲凉的画面,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最后一句“争教此时白,不上鬓须根”,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结合,表达了因忧愁而生白发的无奈,尽显人间苦乐。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生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体现了人对故乡的依恋与对时局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客思”指的是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寒雁”象征着什么?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现了旅途的孤独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岳阳道中作》,推动对古诗词的学习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