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4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3:16
《寄南岳泰禅师》
江头默想坐禅峰,
白石山前万丈空。
山下猎人应不到,
雪深花鹿在庵中。
在江边静静思索坐禅的高峰,
白石山前一片深邃的空旷。
山下的猎人应该是无法到达这里,
厚厚的积雪中,花鹿在庵中漫游。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提到的“坐禅”与“庵”反映了禅宗思想,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禅宗在唐代逐渐兴起,诗人齐己作为重要的禅宗诗人之一,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对禅理的理解与感悟。
作者介绍:
齐己(约779年-835年),字子华,号白石,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禅师。齐己以其诗词描写自然景观和内心感悟著称,作品常常融入禅宗思想,反映出他对人生、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禅宗盛行之时,诗人在南岳泰禅师的影响下,寄情于自然,表达了对坐禅的向往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寄南岳泰禅师》是一首蕴含深邃禅意的诗作,展现了齐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诗中描绘了江边的静谧与白石山的空灵,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第一句“江头默想坐禅峰”,便将读者引入一种深思熟虑的境界,诗人通过静坐思考,得以感悟自然与人生的真谛。
接着“白石山前万丈空”进一步强调了山的高远与空旷,象征着一种追求自由与宁静的渴望。诗人在这里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似乎在提醒读者远离尘嚣,向往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两句“山下猎人应不到,雪深花鹿在庵中”则描绘了一个人迹罕至的自然景象。猎人的缺席与花鹿的出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诗人在雪深的庵中看到花鹿,象征着生命的灵动与自然的纯粹,也暗示了内心与自然的契合。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禅意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哲理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描绘静谧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向往,强调了在喧嚣世界中寻求内心安宁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
C. 描绘战争
D. 历史事件
诗中提到的“猎人”象征什么?
A. 自然的力量
B. 生活的困扰
C. 世俗的干扰
D. 内心的挣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齐己的《寄南岳泰禅师》与王维的《鹿柴》均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齐己通过禅宗的视角,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灵动与人的情感交融,两者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