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远》

时间: 2025-04-27 14:37:54

诗句

只影随惊雁,单栖锁画笼。

向春罗袖薄,谁念舞台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7:54

原文展示

只影随惊雁,单栖锁画笼。
向春罗袖薄,谁念舞台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独的心境,作者孤身一人,随同惊飞的鸿雁,栖息在锁住的画笼中。随着春天的到来,轻薄的衣袖随风飘扬,但又有谁会在意这一切呢?

注释

  • 只影:孤独的身影。
  • 惊雁:被惊动的鸿雁,象征着自由与远行。
  • 单栖:独自栖息,强调孤独。
  • 锁画笼:被锁住的画笼,暗喻束缚与局限。
  • 向春:迎接春天,象征新生和希望。
  • 罗袖薄:轻薄的衣袖,表现春季的气息。
  • 舞台风:舞台上吹来的风,象征外界的变化与不确定性。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惊雁”一词常用来象征流浪与离别,而“锁画笼”则暗示了束缚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牧(803年-852年),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工整的诗风和清丽的词句著称,尤以七言绝句见长。杜牧的诗多描写人生的感慨、社会的变迁以及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杜牧晚年,正值个人境遇与社会动荡的交织期,表达了他对自由与孤独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寄远》是一首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的诗作。诗中以“只影随惊雁”开篇,立即将读者带入一种孤独的境地,诗人似乎与鸿雁一同飘荡在空中,孤单而又自由。接着“单栖锁画笼”则突显了他内心的无奈与束缚,尽管四周春意盎然,他却无法挣脱这份孤独。

“向春罗袖薄”,描绘了春天的温暖与轻盈,但这一切的美好似乎与他无关,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谁念舞台风”更是点明了诗人对外界变化的无奈与冷漠,这种对比使得诗的主题更加鲜明,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内心的惆怅。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和淡淡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浓厚的抒情性与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只影随惊雁:诗人以“只影”指代自己,暗示孤独的状态;“惊雁”则寓意着他对自由的渴望。
  2. 单栖锁画笼:这里的“单栖”强调孤独,而“锁画笼”则象征着被困的无奈,表现了作者对现状的不满。
  3. 向春罗袖薄:春天的到来带来了变化,轻薄的衣袖暗示着温暖与活力,但对诗人而言,却是一种无奈的感受。
  4. 谁念舞台风:这句话表达了对外界变化的漠然,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锁画笼”比喻人生的束缚。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鸿雁、春天、衣袖等意象交织,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孤独的意象与对自由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对自由、生命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惊雁:象征自由与流浪。
  2. 锁画笼:象征束缚与无奈。
  3. :象征希望与新生。
  4. 罗袖:象征温暖与轻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只影随惊雁”中的“只影”指的是什么?
    A. 自己的身影
    B. 鸿雁的影子
    C. 风的影子

  2. “锁画笼”意指什么?
    A. 自由
    B. 受限的状态
    C. 美丽的画面

  3. 诗中提到的“向春”表现了什么?
    A. 诗人的忧伤
    B. 春天的来临
    C. 诗人的欢喜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杜牧的《寄远》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涉及孤独与远望,但杜牧更强调内心的孤寂与对自由的渴求,而王之涣则表现出对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与积极向上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全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沁园春 其二十六 送佩兰袁子还闽 沁园春 纸卷烟,限鱼韵 沁园春 落花 沁园春(为友人寿) 沁园春·倏忽光阴 沁园春 述怀 沁园春 其四 反 沁园春三首 其一 沁园春·元始家风 沁园春 题《茂陵弦传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囚首垢面 玉字旁的字 采字头的字 包含庾的词语有哪些 郡试 包含倩的词语有哪些 转侧 披缁削发 笃信好学 包含帻的词语有哪些 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 柴米油盐酱醋茶 皿字底的字 茧卜 釆字旁的字 穷壮 胥溺 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三框儿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