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共城十吟·其五曰春郊寒食》

时间: 2025-05-02 14:25:37

诗句

郭外花亦繁,不谓繁华失。

幸非在郭中,不见繁华物。

不寒不暖天,光阴半晴日。

花外秋千鸣,月隔秋千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5:37

原文展示:

共城十吟·其五曰春郊寒食 邵雍 〔宋代〕 郭外花亦繁,不谓繁华失。 幸非在郭中,不见繁华物。 不寒不暖天,光阴半晴日。 花外秋千鸣,月隔秋千出。

白话文翻译:

城外的花朵也繁盛,不觉得繁华已逝。 幸好不在城中,看不见那些繁华的景象。 天气既不寒冷也不温暖,阳光半晴半阴。 花丛外秋千声声响,月亮隔着秋千升起。

注释:

  • 郭外:城外。
  • 不谓:不觉得。
  • 繁华失:繁华已逝。
  • 幸非:幸好不是。
  • 不寒不暖天:形容天气温和,既不冷也不热。
  • 光阴半晴日:阳光半晴半阴,形容天气多变。
  • 秋千鸣:秋千发出声响。
  • 月隔秋千出:月亮从秋千的另一边升起。

诗词背景: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共城十吟》是他在共城(今河南辉县)所作的十首诗,此为其五,描绘了春郊寒食时节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繁华世界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郊寒食时节的景象,通过对城外花朵的繁盛和城中繁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诗中“不寒不暖天,光阴半晴日”一句,巧妙地描绘了春天的气候特点,既不冷也不热,阳光半晴半阴,给人以舒适宜人的感觉。后两句“花外秋千鸣,月隔秋千出”则通过声音和视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郊的夜晚,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诗词解析:

  • 首句“郭外花亦繁,不谓繁华失”,通过对比城外花朵的繁盛和城中的繁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次句“幸非在郭中,不见繁华物”,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
  • 第三句“不寒不暖天,光阴半晴日”,描绘了春天的气候特点,给人以舒适宜人的感觉。
  • 末句“花外秋千鸣,月隔秋千出”,通过声音和视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城外花朵的繁盛和城中的繁华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拟人:“月隔秋千出”将月亮拟人化,仿佛月亮是从秋千的另一边升起,增加了诗意。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郊寒食时节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然和谐、远离尘嚣的生活理想。

意象分析:

  • 花朵:象征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繁盛。
  • 秋千:象征童真和欢乐。
  • 月亮:象征宁静和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不寒不暖天”形容的是什么季节的气候特点?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 诗中“月隔秋千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世俗繁华的追求 B.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C. 对战争的反思 D. 对人生的悲观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描绘山中春夜的宁静美景,与本诗有相似的自然主题。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与本诗的超然态度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 王维《鸟鸣涧》与本诗:都描绘了春天的自然美景,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而本诗则更多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邵雍诗集》:收录了邵雍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本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赵积中慈湖即事 和沈次韩秋日雨后督子厚报 秋日书怀 芭蕉 再用韵赠湖塘来上人二首 送淮西转运判官李彦恢还朝 如梦令(和张文伯木犀) 和沈元吉与唐用崔乞菊 为兴国周少隐题 对雪二首再用前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自字旁的字 长字旁的字 弓字旁的字 目熟 宿贵 熟人熟事 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根开头的成语 多言多败 何问 吹弹歌舞 以泪洗面 枯杨之稊 青椒 高躅大年 穴宝盖的字 走之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