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

时间: 2025-07-19 14:08:31

诗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9 14:08:31

诗词名称: 春晓
作者: 孟浩然
类型: 古诗词

诗歌内容: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生成内容:

原文展示: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早晨,我睡得很沉,
四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啼叫。
昨夜的风雨声,
不知花儿落了多少。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眠:春天的睡眠。
  • 不觉:没有意识到。
  • 晓:早晨,天明。
  • 处处:到处、各处。
  • 啼鸟:鸟儿的鸣叫。
  • 风雨声:风和雨的声音。
  • 花落:花瓣掉落。
  • 知多少:知道有多少。

典故解析:

  • “春眠不觉晓”是诗人对春日懒散的描绘,体现出春天的惬意和宁静。
  • 诗中没有直接提及的“风雨”常常象征着春天的变幻,暗示着自然界的无常与生命的脆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太白,唐代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春晓》创作于孟浩然隐居时期,正值春天,诗人沉醉于春日的美好景象,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脆弱。

诗歌鉴赏:
《春晓》用简练的语言、清新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宁静。开篇的“春眠不觉晓”便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慵懒的氛围,仿佛置身于春日的美好之中。而“处处闻啼鸟”则引导我们注意到自然界的活力,鸟鸣声声,唤醒了春天的气息,诗人在这宁静的晨光中,感受着生命的美好与温暖。接着,诗人以“夜来风雨声”引入了一种对自然变化的感慨,暗示着生命的无常,正如风雨无情,会带走花儿的美丽。在最后一句“花落知多少”中,诗人以轻柔的笔触,表达了对春天短暂的叹息,花瓣的飘落,既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也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珍贵。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流逝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眠不觉晓”:春天的早晨,诗人沉沉入睡,毫无觉察。
  • “处处闻啼鸟”:四周响起了鸟儿的啼鸣,唤醒了人们的感知。
  • “夜来风雨声”:昨夜的风雨声,象征着自然的无常。
  • “花落知多少”:对花瓣凋谢的惋惜,寓意春天的短暂与生命的脆弱。

修辞手法:

  • 拟人:鸟儿的啼叫仿佛在与人交谈,增添了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生活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借助春天的美好和短暂,传达了珍惜时光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着生机、希望和温暖。
  • 鸟:象征自由与生命力。
  • 风雨:象征自然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 花:象征美好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孟浩然
    D. 白居易

  2. “春眠不觉晓”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伤
    B. 懒散
    C. 兴奋
    D. 沮丧

  3. 诗中提到的“夜来风雨声”主要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安宁
    B. 自然的变化
    C. 人的忧虑
    D. 春天的温暖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口》 - 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春晓》与《夜泊牛津口》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但《春晓》更侧重于春日的生机与生命的脆弱,而《夜泊牛津口》则更多表现孤独与思乡之情。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孟浩然诗歌研究》

相关查询

哭山友 赠溧水崔少府 登天台寺 苦吟 乱后宿南陵废寺寄沈明府 赠元上人 下第东归道中作 湘江秋夕 戏赠渔家 题著禅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己字旁的字 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流风遗烈 摸营 疋字旁的字 悲苦 夕字旁的字 虎穴龙潭 一物不成,两物见在 包含斾的词语有哪些 惯常 鬯字旁的字 危髻 貝字旁的字 怪怪奇奇 鹦鹉石 春蚕到死丝方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