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4:54
风入松 秋蝶
重寻断梦到天涯。不见昔时花。
残春去后心情懒,怕经过燕垒蜂衙。
独自小停瓜架,依稀认得山家。
满身文彩向谁夸。风露怎周遮。
蘼芜十里凋残尽,只东篱瘦菊藏它。
一霎秋魂欲化,又惊落叶寒鸦。
在断梦的追寻中,我走到天涯的尽头,却再也看不见曾经盛开的花朵。
残春逝去后,我的心情变得懒散,害怕经过燕子筑巢的地方。
我独自停在瓜架下,依稀认得那山间的小屋。
身上满是文采,却无处可以夸耀,风露又怎么能遮掩这份孤寂?
蘼芜花的十里都已凋零,只有东篱的瘦菊藏在其中。
一瞬间,秋魂欲化,惊动了落叶与寒鸦。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反映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庄盘珠,清代女诗人,生活在清代的文人圈中,以其细腻的观察与情感表达著称。她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个人情感为题材,体现了女性独特的视角与敏感的内心世界。
《风入松 秋蝶》创作于清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常通过诗词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流露出的孤独感与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风入松 秋蝶》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诗人在追寻梦想的旅途中,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开头两句“重寻断梦到天涯。不见昔时花。”,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失落。随着“残春去后心情懒”,诗人对生活的倦怠感愈发明显。此时,燕子和蜜蜂的意象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繁华,与诗人此刻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
在描绘秋景时,诗人以“满身文彩向谁夸”表达了对自身才华的无奈,似乎在说,尽管自己才华横溢,但在这苍凉的秋色中,没有人可以分享这种美。在最后两句“一霎秋魂欲化,又惊落叶寒鸦。”,通过秋魂和落叶,诗人表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和自然的感悟,意境愈加深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的细腻情感,也反映了人们对季节更替、生命流逝的感慨,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
重寻断梦到天涯。
追寻梦的片段走到了遥远的地方,意在表达对过去的追忆与渴望。
不见昔时花。
对比昔日的繁华,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的失去。
残春去后心情懒,
春天的残余使得心情变得懒散,表现了对生活的疲惫。
怕经过燕垒蜂衙。
不愿意再经过春天的象征,体现了对过去的逃避。
独自小停瓜架,
在瓜架下独自停留,表明孤独的状态。
依稀认得山家。
记忆中的山间小屋,象征着温暖的回忆。
满身文彩向谁夸。
诗人有才华却无处展示,体现出孤独与无奈。
风露怎周遮。
风和露水无法遮掩内心的孤寂。
蘼芜十里凋残尽,
自然景象亦是衰败,象征着生命的脆弱。
只东篱瘦菊藏它。
只有东边篱笆旁的瘦菊依然存在,传达出生命的坚韧。
一霎秋魂欲化,
秋天的灵魂似乎要化去,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又惊落叶寒鸦。
秋风中的落叶和寒鸦,营造出凄凉的意境。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美好回忆的怀念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现出孤独的情感基调,以及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中“重寻断梦到天涯”中的“天涯”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东篱瘦菊”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庄盘珠的《风入松 秋蝶》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个人情感的流露,而李白则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两者虽然主题各异,但都展现了对生活深刻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