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27: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7:48
风入松 自梧湖泛舟至茶山
作者:王季思 〔近代〕
疑晴疑雨酿禾天。云意断还连。
殷勤不放兰桡去,有萍根无数相牵。
颦叶湖心绿漾,泪花波底红嫣。
乱离时事忍回沿。飘泊几经年。
云萍未是无情物,怎禁他浪恶风颠。
正是客愁深处,双凫飞堕苍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天气变幻的疑虑,仿佛是晴天和雨天交织在一起。天空的云彩时断时连,像是在诉说着什么。诗人在湖上划着小舟,怜惜地不愿离去,因为心中有无数的牵挂。湖心的绿叶在波光中轻轻摇曳,波底的红花如泪般点缀其间。世事纷扰,令人难以忍受,漂泊的生活已经有很多年。那些云和浮萍并非无情之物,怎能阻挡恶浪和狂风?正当愁绪深重的时候,双凫在苍烟中飞落,恰似心绪的沉重。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季思,近代诗人,生于清末,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其诗风兼具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他泛舟于梧湖时写的,正值时局变幻,内心充满了对生活的思索和对自然的感悟。
《风入松 自梧湖泛舟至茶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与生活的交融中,感受到的复杂情绪。诗的开头以“疑晴疑雨酿禾天”引入,描绘了天气的变化,象征着人生的不确定性。随着小舟在湖面上的漂荡,诗人感受到对生活的牵挂与忧愁,尤其是“有萍根无数相牵”那一句,深刻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接着,诗人通过“泪花波底红嫣”来描绘湖面的美丽,带有一丝忧伤的情感。整个诗歌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丰富,湖水、浮萍、双凫等自然元素都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最后,诗人在“正是客愁深处”中,揭示了自己深藏的愁绪,表达了对于漂泊生活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诗在优美的语言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既有对自然的陶醉,也有对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敏感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漂泊与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疑晴疑雨”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渴望
B. 对生活的不确定性
C. 对过去的怀念
“泪花波底红嫣”中的“泪花”比喻了什么?
A. 美丽的花朵
B. 诗人的愁苦
C. 湖水的波纹
诗中提到的“云萍”象征着什么?
A. 友情
B. 漂泊与无依
C. 自然的美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王季思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季思的情感更加细腻,对生活的感悟更为深刻,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与奔放。王季思的诗中充满了对人际关系的牵挂,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