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4:38
程朱之学四首 作者:陈普 〔宋代〕
杨氏枯不生,墨者散无纪。 申韩明不仁,黄老信非礼。 岂难定邪正,未足容臧否。 世有颜孟徒,一鼓俘其垒。 独惟一妖鸟,来自昆仑趾。 其高出天地,其毒逾蛇豕。 名公不能辨,韩愈亦窍喜。 高士溺其深,愚夫乐其鄙。 精散不知收,魂飘不能止。 五典潜扫除,三纲悉沦委。 遂令四海人,没溺怀襄水。 绝非是似圣,大病在近理。 仁哉天地心,特出程朱子。
杨朱的学说已经枯萎不再生长,墨家的学说也散乱无序。 申不害和韩非的学说明显不仁,黄老的学说确实不合礼仪。 难道难以判定正邪,不值得评价好坏。 世上还有颜回和孟子的追随者,一举攻破他们的堡垒。 唯独有一只妖鸟,来自昆仑山脚。 它的高度超过天地,它的毒性超过蛇和猪。 有名的公卿不能辨识,连韩愈也暗自高兴。 高尚的人沉溺其中,愚昧的人乐于其鄙陋。 精华散失不知收敛,灵魂飘荡不能停止。 五典被悄悄扫除,三纲完全沦陷。 于是使得四海之人,沉溺在怀襄的水中。 绝非像圣人,大毛病在于近理。 仁慈啊天地之心,特别推崇程朱。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当时社会和学术的深刻观察和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学术界的多元和混乱,作者通过对不同学派的批判,表达了对程朱理学的推崇和对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不同学派的批判,展现了作者对当时学术界混乱状态的深刻忧虑。诗中,“杨氏枯不生,墨者散无纪”描绘了杨朱和墨家学说的衰败,而“申韩明不仁,黄老信非礼”则进一步批判了法家和道家的学说。作者认为这些学说导致了社会道德的沦丧,而程朱理学的出现,如同“仁哉天地心”,为社会带来了希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不同学派的批判,表达了对程朱理学的推崇和对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杨氏”指的是谁? A. 杨朱 B. 杨雄 C. 杨慎 D. 杨万里
诗中提到的“墨者”指的是哪个学派?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诗中提到的“程朱子”指的是谁? A. 程颢、程颐 B. 朱熹 C. 程颢、程颐和朱熹 D. 程颐和朱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用户可以全面了解这首诗的原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分析、互动学习、比较与延伸以及参考资料,从而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