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程朱之学四首》

时间: 2025-04-26 03:44:38

诗句

杨氏枯不生,墨者散无纪。

申韩明不仁,黄老信非礼。

岂难定邪正,未足容臧否。

世有颜孟徒,一鼓俘其垒。

独惟一妖鸟,来自昆仑趾。

其高出天地,其毒逾蛇豕。

名公不能辨,韩愈亦窍喜。

高士溺其深,愚夫乐其鄙。

精散不知收,魂飘不能止。

五典潜扫除,三纲悉沦委。

遂令四海人,没溺怀襄水。

绝非是似圣,大病在近理。

仁哉天地心,特出程朱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4:38

原文展示

程朱之学四首 作者:陈普 〔宋代〕

杨氏枯不生,墨者散无纪。 申韩明不仁,黄老信非礼。 岂难定邪正,未足容臧否。 世有颜孟徒,一鼓俘其垒。 独惟一妖鸟,来自昆仑趾。 其高出天地,其毒逾蛇豕。 名公不能辨,韩愈亦窍喜。 高士溺其深,愚夫乐其鄙。 精散不知收,魂飘不能止。 五典潜扫除,三纲悉沦委。 遂令四海人,没溺怀襄水。 绝非是似圣,大病在近理。 仁哉天地心,特出程朱子。

白话文翻译

杨朱的学说已经枯萎不再生长,墨家的学说也散乱无序。 申不害和韩非的学说明显不仁,黄老的学说确实不合礼仪。 难道难以判定正邪,不值得评价好坏。 世上还有颜回和孟子的追随者,一举攻破他们的堡垒。 唯独有一只妖鸟,来自昆仑山脚。 它的高度超过天地,它的毒性超过蛇和猪。 有名的公卿不能辨识,连韩愈也暗自高兴。 高尚的人沉溺其中,愚昧的人乐于其鄙陋。 精华散失不知收敛,灵魂飘荡不能停止。 五典被悄悄扫除,三纲完全沦陷。 于是使得四海之人,沉溺在怀襄的水中。 绝非像圣人,大毛病在于近理。 仁慈啊天地之心,特别推崇程朱。

注释

  • 杨氏:指杨朱,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为我”。
  • 墨者:指墨家学派,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
  • 申韩:指申不害和韩非,法家代表人物。
  • 黄老:指黄老学派,道家的一个分支。
  • 颜孟徒:指颜回和孟子的追随者。
  • 昆仑趾:昆仑山脚,比喻来源高远。
  • 五典:古代五种经典,指《诗》《书》《礼》《乐》《春秋》。
  •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程朱子:指程颢、程颐和朱熹,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当时社会和学术的深刻观察和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学术界的多元和混乱,作者通过对不同学派的批判,表达了对程朱理学的推崇和对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不同学派的批判,展现了作者对当时学术界混乱状态的深刻忧虑。诗中,“杨氏枯不生,墨者散无纪”描绘了杨朱和墨家学说的衰败,而“申韩明不仁,黄老信非礼”则进一步批判了法家和道家的学说。作者认为这些学说导致了社会道德的沦丧,而程朱理学的出现,如同“仁哉天地心”,为社会带来了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杨氏枯不生,墨者散无纪:杨朱的学说已经枯萎不再生长,墨家的学说也散乱无序。
  2. 申韩明不仁,黄老信非礼:申不害和韩非的学说明显不仁,黄老的学说确实不合礼仪。
  3. 岂难定邪正,未足容臧否:难道难以判定正邪,不值得评价好坏。
  4. 世有颜孟徒,一鼓俘其垒:世上还有颜回和孟子的追随者,一举攻破他们的堡垒。
  5. 独惟一妖鸟,来自昆仑趾:唯独有一只妖鸟,来自昆仑山脚。
  6. 其高出天地,其毒逾蛇豕:它的高度超过天地,它的毒性超过蛇和猪。
  7. 名公不能辨,韩愈亦窍喜:有名的公卿不能辨识,连韩愈也暗自高兴。
  8. 高士溺其深,愚夫乐其鄙:高尚的人沉溺其中,愚昧的人乐于其鄙陋。
  9. 精散不知收,魂飘不能止:精华散失不知收敛,灵魂飘荡不能停止。
  10. 五典潜扫除,三纲悉沦委:五典被悄悄扫除,三纲完全沦陷。
  11. 遂令四海人,没溺怀襄水:于是使得四海之人,沉溺在怀襄的水中。
  12. 绝非是似圣,大病在近理:绝非像圣人,大毛病在于近理。
  13. 仁哉天地心,特出程朱子:仁慈啊天地之心,特别推崇程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独惟一妖鸟,来自昆仑趾”中的“妖鸟”比喻不良学说。
  • 拟人:如“其高出天地,其毒逾蛇豕”中的“其”拟人化,形容学说的危害。
  • 对仗:如“杨氏枯不生,墨者散无纪”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不同学派的批判,表达了对程朱理学的推崇和对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妖鸟:比喻不良学说。
  • 昆仑趾:比喻来源高远。
  • 五典:象征传统经典。
  • 三纲:象征社会伦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杨氏”指的是谁? A. 杨朱 B. 杨雄 C. 杨慎 D. 杨万里

  2. 诗中提到的“墨者”指的是哪个学派?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3. 诗中提到的“程朱子”指的是谁? A. 程颢、程颐 B. 朱熹 C. 程颢、程颐和朱熹 D. 程颐和朱熹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
  • 程颢的《秋日偶成》

诗词对比

  • 朱熹的《观书有感》与陈普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学术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道德的关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宋代学术思想史》

通过以上内容,用户可以全面了解这首诗的原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分析、互动学习、比较与延伸以及参考资料,从而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关山月二首 关山月二首 春尽日闻莺 寄怀禹锡阿咸侨寓百花洲上 和石田翁落花诗次韵 自龙蟠里经鲁公放生池武侯驻马处 其二 自龙蟠里经鲁公放生池武侯驻马处 遂至清凉山扫叶楼重来又阅四年矣六首录五 其一 夜坐寄子大新宁五首 其五 夜坐寄子大新宁五首 其四 夜坐寄子大新宁五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腹心之疾 目字旁的字 单耳刀的字 食字旁的字 冲妙 言简义丰 饱和点 一步一计 由近及远 户字头的字 疾惫 包含怕的成语 省録 龙字旁的字 七窍玲珑 祸生不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