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5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57:30
汲汲威刑继祖龙,收功终在望夷宫。 未应家国归车府,却有山东老沛公。
急切地继承秦始皇的严刑峻法,最终的功业却终结在望夷宫。 国家的命运不应归于车府,却出现了山东的老沛公(刘邦)。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对秦始皇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秦朝严刑峻法和最终灭亡的感慨,以及对刘邦崛起的评价。诗中透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秦始皇和刘邦的对比,展现了历史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首句“汲汲威刑继祖龙”描绘了秦始皇急切地推行严刑峻法,试图巩固统治,但最终却“收功终在望夷宫”,暗示了秦朝的迅速灭亡。后两句“未应家国归车府,却有山东老沛公”则转折指出,国家的命运并未如秦始皇所愿,而是被刘邦所取代。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转折的手法,深刻揭示了历史的无常和人事的更迭,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秦始皇和刘邦的对比,揭示了历史的无常和人事的更迭,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祖龙”指的是谁? A. 刘邦 B. 秦始皇 C. 项羽 D. 李斯
“望夷宫”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秦朝的繁荣 B. 秦朝的灭亡 C. 刘邦的崛起 D. 秦始皇的功业
诗中“山东老沛公”指的是谁? A. 刘邦 B. 项羽 C. 李斯 D. 张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