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张耒高丽松扇》

时间: 2025-05-09 00:37:24

诗句

可怜堂堂十八公,老死不入明光宫。

万牛不来难自献,裁作团团手中扇。

屈身蒙垢君一洗,挂名君家诗集里。

犹胜汉宫悲婕妤,网虫不见乘鸾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7:24

原文展示:

可怜堂堂十八公,
老死不入明光宫。
万牛不来难自献,
裁作团团手中扇。
屈身蒙垢君一洗,
挂名君家诗集里。
犹胜汉宫悲婕妤,
网虫不见乘鸾子。

白话文翻译:

这位堂堂的十八公子真让人心疼,
一辈子都没能进入明光宫。
即使万头牛也不愿来献祭,
只好裁成一把把手中扇。
屈身自甘受污,君子却为我洗净,
我的名字却挂在君家的诗集里。
这比汉宫的婕妤更令人悲伤,
蜘网里不见乘坐鸾凤的子弟。

注释:

  • 可怜:可怜、可悲。
  • 堂堂:形容堂皇伟大,指地位高贵。
  • 明光宫:指汉代皇宫。
  • 万牛:比喻众多的牛,象征献祭。
  • 团团:圆形,指扇子的形状。
  • 屈身蒙垢:屈身自甘受污,表示低下的身份。
  • 挂名:名义上拥有。
  • 汉宫:指汉代的宫廷。
  • 婕妤:古代宫女,地位较高的女子。
  • 网虫:比喻不被重视的人。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豪放、豁达,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时期,时局动荡,个人遭遇不顺,感情愈加沉重。他通过对比,表达对自我的反思和对高贵身份的渴望。

诗歌鉴赏:

苏轼的《和张耒高丽松扇》是一首富有感情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比抒发了对自己身份和命运的思考。开头两句以“可怜”引入,直接表达了对十八公的同情,暗指自己对高位的渴望和无奈。接着,诗人借用“万牛不来难自献”之句,表达了对高贵身份的追求与现实的落差,尽管自己才华横溢,却始终未能获得应有的承认和地位。

“裁作团团手中扇”则引出了诗人自甘堕落的自嘲,扇子象征着一种低贱的生活,而非高雅的宫廷生活。接下来的“屈身蒙垢君一洗”则显示了苏轼对当权者的屈从与无奈,他愿意为别人抹平污垢,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诗末的对比更是引人深思,犹胜汉宫婕妤,表现了个人对命运的不甘与无奈。

整首诗既有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又有对高贵身份的渴望,情感深沉、内涵丰富,是苏轼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可怜堂堂十八公:表达对高贵身份的惋惜。
    • 老死不入明光宫:暗示自己虽有才华,却未能进入权贵之地。
    • 万牛不来难自献:表达对身份和地位的无奈,含有自嘲成分。
    • 裁作团团手中扇:扇子象征低贱生活,表示对自我身份的认知。
    • 屈身蒙垢君一洗:表示对他人的奉献与无私,反映自我价值的迷失。
    • 挂名君家诗集里:即使有名无实,身份依旧低贱。
    • 犹胜汉宫悲婕妤:通过对比,表达对自我命运的悲痛。
    • 网虫不见乘鸾子:隐喻未被重视的人,表达对未来的无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万牛”比喻众多的献祭,反映对地位的追求。
    • 对比:将自己的处境与汉代的高贵身份对比,增强情感深度。
    • 拟人:将“屈身蒙垢”拟人化,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情。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身份与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对高贵地位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伤。

意象分析:

  • 明光宫:象征权力与地位的最高殿堂。
  • :象征牺牲与奉献,表达对个人价值的反思。
  • 手中扇:象征低贱身份和生活的现实。
  • 婕妤:代表高贵与美丽的女性,反映出诗人对失落美好的追忆。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明光宫”指的是什么?

      • A. 汉代的宫殿
      • B. 唐代的宫殿
      • C. 宋代的宫殿
      • D. 明代的宫殿
    2. 诗人通过“裁作团团手中扇”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高贵生活的向往
      • B. 对低贱生活的自嘲
      • C. 对自然的热爱
      • D. 对友情的珍视
    3. 诗中“屈身蒙垢君一洗”表达了什么?

      • A. 诗人对他人的奉献
      • B. 诗人对权力的追求
      • C. 诗人对爱情的思考
      • D. 诗人对自然的感悟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张耒高丽松扇》与李白的《将进酒》均表现了对命运的反思与对高贵生活的渴望,但苏轼的作品更倾向于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而李白则显得豪情万丈,更加洒脱。两者的情绪基调和表达方式各具特色,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

相关查询

泛湖次韵 朝中措(三用韵)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卜算子·苕霅水能清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 夕次旧吴 饯郑安阳入蜀 和孙长史秋日卧病 四月八日题七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反文旁的字 转包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祸福与共 雨过天晴 长字旁的字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银河倒泻 远航 黹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包含米的成语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不辩菽麦 痴儿呆女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竹字头的字 包含枌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弄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