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4:50
平地变丘壑,安排若自然。
为山移白石,凿沼贮清泉。
栗里有松竹,兰亭无管弦。
轩裳非我事,在野不妨贤。
大地平坦却变得起伏,布局如同天然成就。
为此我移来白石,开凿池沼储存清泉。
栗树下有松竹相伴,兰亭中没有乐器声。
华丽的衣裳与我无关,身处田园不妨称贤人。
“兰亭”一词源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一个著名的文人聚会地点,象征着文人之间的雅集与交流。这里提到“兰亭无管弦”,暗示诗人对世俗繁华的拒绝。
戴复古,字子真,号复古,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自然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此诗创作于戴复古在侄孙的亭子上游玩时,受其周围自然景观的启发,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淡泊。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在小山之上的亭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繁华的淡然态度。开篇以“平地变丘壑”引入,展示了布局的巧妙与自然的和谐。接着提到“为山移白石,凿沼贮清泉”,表现了诗人对环境的精心营造,令人感受到他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
“栗里有松竹,兰亭无管弦”一句,暗示诗人在追求自然的同时,对繁华的拒绝,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一句“轩裳非我事,在野不妨贤”则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在自然中获得的安宁与智慧。
整首诗回归自然,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诗的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整首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世界的淡泊,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和智慧的理想。
诗中提到的“兰亭”象征什么?
A. 繁华的宴会
B. 文人的雅集
C. 自然的田园
D. 清新的泉水
诗人对“轩裳”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喜欢
B. 冷漠
C. 追求
D. 不在乎
“栗里有松竹”中,松竹象征什么?
A. 富贵
B. 高洁与坚韧
C. 繁华
D. 宁静
戴复古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王维的诗更注重意境的营造,而戴复古则突出对环境的改造与自我价值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