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0:55
赠蔺道士
阳枋 〔宋代〕
入水大虫出火龙,一生看守赞神工。
知行例作等间话,三尽儿童八十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的神奇形象,像是水中的巨虫和火中的龙,一生在守护着神灵的工艺。知行之间的言行就像是间接的对话,三岁的小孩和八十岁的老人都能理解。
“火龙”与“水虫”的意象,可能源自道教文化中对水与火元素的重视,象征着道士的超凡脱俗和对自然力量的掌控。道士在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通灵之人,与神明沟通。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意象,刻画了道士的神秘与力量。开头“入水大虫出火龙”将自然的力量与道士的神通相结合,展现出一种超越常人的能力和境界。诗中提到的“知行例作等间话”则强调了道士的智慧和经验,体现了知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最后一句提到的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理解道士的智慧,显示了道家思想的普遍性和包容性。整首诗不仅赞美了道士的工艺,也引发了对知识与智慧的深思,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现对道士的崇敬,强调道教文化中智慧与知识的价值,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大虫”象征什么?
A. 潜力
B. 年龄
C. 经验
D. 知识
“知行例作等间话”强调了什么?
A. 个人能力
B. 知识与行动的统一
C. 年龄的差异
D. 社会地位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道士的崇敬与智慧的推崇
C. 对老人的尊重
D. 对年轻人的期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庐山谣》——李白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比较阳枋的《赠蔺道士》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和超自然力量的崇敬,但阳枋更强调道士的智慧和实践,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壮丽。两者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