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咏霍将军北伐诗 其一》

时间: 2025-07-31 08:53:56

诗句

拥旄为汉将,汗马出长城。

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

凉秋八九月,虏骑入幽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8:53:56

原文展示:

拥旄为汉将,汗马出长城。
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
凉秋八九月,虏骑入幽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汉朝将领的英勇与壮志。他挥舞着旗帜,带领着骏马走出长城。长城地势险峻,绵延万里如同与天空相接。正值凉爽的八九月份,敌人的骑兵已经侵入了幽并地区。

注释:

  • 拥旄:指手持旗帜,旄是旗帜上的饰物。
  • 汉将:指汉朝的将领。
  • 汗马:形容骑马出征的情景,汗水淋漓。
  • 长城:指防御敌人的长城,地势险峻。
  • 幽并:古地名,幽州和并州,指北方的边境地区。
  • 虏骑:敌人的骑兵。

典故解析:

“长城”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防御工程,历史上多次用于抵御北方敌人的侵扰。诗中提到的将军与长城的关系,体现了战争的紧迫感和将领的责任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虞羲,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平多不详,但其作品常流露出爱国情怀与对战争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北方游牧民族频繁对汉地发起攻击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将军出征的情景,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诗歌鉴赏:

《咏霍将军北伐诗 其一》以简练的语言勾画出一幅将领出征的壮阔画面,展现了战争的紧迫与将士的豪情。诗的开头“拥旄为汉将”生动地描绘出将军的英姿,给人一种威武不屈之感。接着,通过“汗马出长城”,进一步突显了将士们的决心与勇气,仿佛可以感受到马匹奔腾的气势与士兵们的热血。诗中对长城险峻地势的描述,既是对实际地理的写照,也是对战争艰难险阻的暗示。最后一句“虏骑入幽并”,则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示了敌人的侵扰,唤起读者的警觉与忧虑。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紧迫感与悲壮感,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激励人们勇敢抵抗外敌的决心。这不仅是一首战争诗,也是一次对民族精神的呼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拥旄为汉将:手持旗帜的汉朝将领,象征着军队的威望与军人的使命。
  2. 汗马出长城:形象地描绘出将士们在长城出征的场景,表现出他们的勇猛与决心。
  3. 长城地势险:强调长城的自然防御优势,暗示战争的艰难。
  4. 万里与云平:长城蜿蜒千里,似乎直通云端,展现出其雄伟的气势。
  5. 凉秋八九月:描绘出时节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6. 虏骑入幽并:敌人骑兵的入侵,突显出战争的紧迫性与危机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汗马出长城”与“虏骑入幽并”,形成鲜明的对比。
  • 夸张:用“万里与云平”来形容长城的宏伟,增强了诗的气势。
  • 象征:长城象征着国家的防线与民族的抵抗精神。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关注,表达了将士们的英勇与面对敌人的决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城:象征着抵御外敌的坚固防线,代表了民族的精神。
  • 汉将:象征着忠诚与勇敢的将士形象。
  • 虏骑:象征着外敌的威胁与侵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拥旄为汉将”是什么意思?

    • A) 手持旗帜的汉朝将领
    • B) 乘坐骏马的士兵
    • C) 在长城上守卫
    • D) 参加宴会的贵族
  2. 诗中提到的“凉秋八九月”体现了怎样的氛围?

    • A) 温暖
    • B) 凄凉
    • C) 喜庆
    • D) 平静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
  • 《夜泊牛津口》(李白)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以边塞为背景,描绘了将士们的豪情与对抗敌人的决心,风格上与虞羲的诗歌形成呼应,均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南北朝文学研究》
  • 《虞羲诗集注释与解析》

相关查询

题章野人山居 [一作秦系诗] 路旁树 宿王屋天坛 答太原从事杨员外送别 长安书怀 晚眺有怀 山中寄姚合员外 宿阳台观 过故人所迁新居 汧上劝旧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提土旁的字 香字旁的字 返我初服 牵物引类 疋字旁的字 三巳 章甫荐履 爿字旁的字 交白 掇乖弄俏 连珠合璧 痛切心骨 十字旁的字 疑惑不解 日食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