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2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21:35
宿阳台观
马戴 〔唐代〕
玉洞仙何在,炉香客自焚。
醮坛围古木,石磬响寒云。
曙月孤霞映,悬流峭壁分。
心知人世隔,坐与鹤为群。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仙境般的场景,诗人想象着仙人在哪里,香炉中的香烟袅袅升起,仿佛有客人在焚香祭祀。祭坛旁围绕着古老的树木,石磬发出的声音在寒冷的云雾中回响。黎明的月光和孤独的霞光相映,悬崖上的流水分开了山壁。诗人心里明白人世间的隔阂,自己坐在这里,与仙鹤为伴。
作者介绍:马戴,唐代诗人,字子仪,曾任官职,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道教思想为主。他的诗风清新,常常带有超脱、闲适的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诗人可能是在某次游览时,因目睹自然景观而生发灵感,表达了自己对仙境的向往和对人世间隔阂的感慨。
《宿阳台观》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道教哲学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人世间孤独的感受。开篇以“玉洞仙何在”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神秘的境界,展现出诗人对仙人和理想境界的渴望。
接下来的“炉香客自焚”不仅描绘了祭祀的场景,也暗示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古木环绕的醮坛,石磬的声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重的氛围,使得整个诗歌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的道教圣地。
“曙月孤霞映,悬流峭壁分”两句则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描绘出晨光下的山水之美,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美好。最后一句“心知人世隔,坐与鹤为群”,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隔绝感,宁愿与仙鹤为伴,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整首诗融合了自然美与哲理思考,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世间隔阂的感慨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表达了超脱尘世的愿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玉洞仙”指的是什么?
“心知人世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