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旱继以大风即事十首》

时间: 2025-07-19 04:00:58

诗句

吴中见说亦枯焦,勺水如金汲路遥。

但有清尘无洒道,不能破块止鸣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9 04:00:58

原文展示

秋旱继以大风即事十首
——刘克庄

吴中见说亦枯焦,
勺水如金汲路遥。
但有清尘无洒道,
不能破块止鸣条。

白话文翻译

在吴中听说因干旱而变得焦枯,
用勺子舀水像金子一般,路途遥远。
只有清澈的尘土,没有洒落的水,
无法打破这片干旱的土地,止住那鸣叫的树枝。

注释

字词注释

  1. 吴中:指的是古代吴国的地区,今江苏一带。
  2. 勺水:用勺子舀水,形容水源稀少。
  3. 如金:比喻水的珍贵,形容取水不易。
  4. 清尘:指干燥的尘土。
  5. 洒道:指洒落的水。
  6. 鸣条:指树枝因干旱发出声音,象征干旱的苦楚。

典故解析
该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描绘了干旱带来的困境,反映了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在古诗中是常见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石庵,南宋诗人。他以豪放、沉郁的风格著称,作品多表现对时事的关注和对自然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气候异常,诗人通过对干旱和大风的描绘,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困境,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秋旱继以大风即事十首》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秋季干旱的严酷景象。诗中“吴中见说亦枯焦”一句,直接引入景象,似乎在倾听周围人们的谈论,感受到自然的无情。通过“勺水如金汲路遥”,诗人不仅表现了水源的稀缺,还隐喻了人们为求生存而不得不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勺水的比喻让人深刻体会到水的珍贵和取水的困难。

“但有清尘无洒道”则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情感,清尘象征着无水的绝望,洒道暗示着水的缺乏,诗人在此刻无奈地感叹自然的严酷,而“不能破块止鸣条”则表现了自然的无情与人类的渺小。树枝的鸣叫不仅是自然的声音,也是人们心中无奈和悲哀的共鸣。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干旱的忧虑与对生存的思考,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自然灾害的无力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吴中见说亦枯焦:吴中地区因干旱而焦枯,体现出干旱的严重性。
  2. 勺水如金汲路遥:水源稀少,取水的艰难,形象地表现了水的珍贵。
  3. 但有清尘无洒道:只有干燥的尘土,没有水流洒落,表明干旱的绝望。
  4. 不能破块止鸣条:无法打破干旱的困境,树枝的鸣叫象征着无法忍受的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比作金子,强化了水的珍贵性。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树枝的鸣叫象征着生命的无奈与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深刻思考,既有对干旱的描写,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自然时的无奈与渴望,表现出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吴中:象征着一个特定的地域,带有历史感。
  2. :象征着生命与生存的必需品。
  3. 尘土:象征着干旱、贫瘠的土地。
  4. 鸣条:象征着生命的困境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勺水如金”中,水的比喻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水源丰富
    • B. 水源稀缺
    • C. 水的清澈
    • D. 水的温暖
  2. “吴中见说亦枯焦”中的“枯焦”指的是什么?

    • A. 水分充足
    • B. 自然的繁荣
    • C. 干旱的严重性
    • D. 风的强劲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灾害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但其情感基调更加悲壮,强调了战乱与饥荒的惨痛。刘克庄的这首诗则更集中于自然的干旱,通过细腻的描写显现出对自然环境的深切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如梦令 如梦令 寒食前一日,见邻家有作秋千之戏者,偶拈此调 如梦令 渔景 如梦令 如梦令 如梦令 如梦令 如梦令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 如梦令·元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堤溃蚁穴 而字旁的字 谨小慎微 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胸结尾的成语 附耳低言 麥字旁的字 閠字旁的字 私字儿的字 谠论危言 包含贴的词语有哪些 竖心旁的字 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万不一失 熏陶 傲慢不逊 蚁斗蜗争 备细 弦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