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会稽览古诗 其七 虞国墅》

时间: 2025-05-07 08:58:14

诗句

山列翠屏围碧落,水流鸣管绕平田。

郗家池馆萝芜后,金谷形容自渺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8:14

原文展示:

会稽览古诗 其七 虞国墅
作者: 华镇 〔宋代〕

山列翠屏围碧落,
水流鸣管绕平田。
郗家池馆萝芜后,
金谷形容自渺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苍翠的山峦环绕着碧蓝的天空,清澈的水流如同乐器一般在平坦的田野上唱响。郗家池馆被繁茂的杂草覆盖,在这样的环境中,金谷的美丽景象显得是如此渺小而不显眼。

注释:

字词注释:

  • 翠屏:青翠的山峰,形似屏风。
  • 碧落:指蓝天。
  • 鸣管:水流发出的声音像乐器的鸣响。
  • 平田:平坦的田地。
  • 郗家:指历史上的郗家,可能是指某个著名的家族。
  • 池馆:指池塘和房屋。
  • 萝芜:生长的杂草,通常指蔓生的植物。
  • 金谷:指美丽的地方或名胜。

典故解析: “虞国墅”中的“虞”与“金谷”皆指理想化的居所或美好景致,这与古代文人追求隐逸生活的理想相契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镇,宋代诗人,因其诗作多描绘自然风景和人文情怀而受到后世的喜爱。华镇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厚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追求隐逸生活和归隐山水的热潮,诗人可能在游览会稽时,受到自然景观的启发,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会稽览古诗 其七 虞国墅》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思考。诗的开头,“山列翠屏围碧落”,用“翠屏”与“碧落”的对比,展现出山与天空的清新气息。接下来的“水流鸣管绕平田”,则通过拟人的手法,将水流比作乐器,营造出一种生动而和谐的氛围。

诗中的郗家池馆仿佛隐于繁茂的“萝芜”之中,象征着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古代文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而“金谷形容自渺然”则暗示了,即使是风景如画的地方,在自然面前也显得微不足道,诗人由此引发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哲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列翠屏围碧落:描绘了环绕的山峦如同翠绿的屏风,衬托出广阔的蓝天,形成鲜明的自然对比。
  2. 水流鸣管绕平田:水流声如管乐般悦耳,环绕着平坦的田野,展现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景象。
  3. 郗家池馆萝芜后:描述了郗家池馆被杂草环绕的情景,暗示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
  4. 金谷形容自渺然:即使是美丽的金谷景色,在这片自然面前也显得微不足道,反映了自然的宏伟与人类的渺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流比作乐器的声音,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水流“鸣管”的描述,赋予了自然界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用对仗的句式增加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人类渺小的思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稳重与恒久。
  • :象征灵动与变化。
  • 池馆:代表人类居所,暗示隐逸生活。
  • 萝芜:象征自然的繁茂与生命的蓬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鸣管”指的是什么?

    • A. 乐器
    • B. 水流声
    • C. 人声
    • D. 鸟鸣
  2. “金谷形容自渺然”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人类的伟大
    • B. 自然的雄伟
    • C. 人类的渺小
    • D. 对美的向往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但更侧重于深邃的情感和哲理;而华镇的《会稽览古诗 其七 虞国墅》则更注重细腻的景观描绘与对人类渺小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王维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夜宴外家浣翠亭 浣花草堂 道上即事 雨夜读书 纳凉 雨后即事 游虎丘 大涤洞留题 送郑舅力行之德清县令 题王晋卿春晓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浮露 和志 高字旁的字 朱颜粉面 极情纵欲 不合时宜 包含榔的词语有哪些 识察 鞭结尾的成语 女字旁的字 唐突西施 三框儿的字 斤字旁的字 旷性怡情 烂漫天真 碁子 乚字旁的字 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