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31: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31:54
满江红 其一
作者: 许宝蘅
雨雨风风,又断送几分春色。最无奈,旧时庭院,漫无人迹。宝镜尘昏清瘦影,金炉香烬寒烟灭。待迫寻,芳讯与韶华,都销歇。柳丝乱,桃鬓侧。当年事,何堪说。看唾壶犹渍,斑斑清血。燕子微闻长夜叹,杜鹃不化幽魂隔。正清明寒食上河时,真愁绝。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凋零与旧日的失落。雨和风交替不断,春色也因此流逝。最令人感到无奈的是,曾经的庭院已无人到访,显得冷清寂寞。镜子上积满了尘土,映出消瘦的影子;炉香已灭,冷烟袅袅而起。期待能找到春天的消息与青春的时光,但这些都已消逝。柳丝乱舞,桃花旁边的鬓发也已凌乱。往昔的事情,怎能再提及?看那唾壶上还留有斑斑的清血痕迹,燕子在长夜中轻声叹息,杜鹃的鸣叫隔绝了幽魂的哀怨。此时恰逢清明和寒食之际,真是令人愁苦。
作者介绍
许宝蘅,字子龙,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他的诗风独特,常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许宝蘅的作品多反映社会变迁与个人情感的交织,抒发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
创作背景
《满江红 其一》创作于一个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刻,诗人借助春天的意象表达对过往时光的惋惜与对现实时局的无奈。诗中浓厚的怀旧情绪与对青春流逝的感伤,反映了作者对生命变化的深刻思考。
这首《满江红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叹息,展现了春天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诗开头以“雨雨风风”引出春天的凋零,随即转入对旧时庭院的追忆,表现出一种深切的孤寂感。诗人通过“宝镜尘昏清瘦影”的意象,传达了青春的不再与美丽的消逝,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
在描写中,许宝蘅巧妙地运用自然意象,如“柳丝乱”“桃鬓侧”,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也借此表现出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诗中对于“芳讯与韶华”的追寻,既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渴望,也体现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结尾部分,通过燕子与杜鹃的描写,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在层层递进中,逐渐展现出一种哀婉的情感,既有对春天的怀念,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感慨。许宝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深刻而动人,使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份难以言喻的愁苦与惆怅。
逐句解析
雨雨风风,又断送几分春色。
描述自然环境的变化,春色因天气的无常而消逝。
最无奈,旧时庭院,漫无人迹。
旧日的庭院已无人光顾,显得极其冷清。
宝镜尘昏清瘦影,金炉香烬寒烟灭。
镜子上落满灰尘,反射出清瘦的影子;香炉的香火也已熄灭,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待迫寻,芳讯与韶华,都销歇。
期望能找到春天的消息和青春的踪影,但一切都已消逝。
柳丝乱,桃鬓侧。
柳树的柔枝随风飘荡,桃花旁的发型也变得凌乱,暗示生活的变化。
当年事,何堪说。
过去的事情令人难以回忆,带着无尽的惆怅。
看唾壶犹渍,斑斑清血。
唾壶上留有斑斑清血,象征着过往的痛楚与无奈。
燕子微闻长夜叹,杜鹃不化幽魂隔。
燕子在夜里轻声叹息,杜鹃的鸣叫传达出幽灵般的哀愁。
正清明寒食上河时,真愁绝。
在清明与寒食节的时节,愁苦的情感达到了顶点。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春天的失去与个人情感的伤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活的无常和对青春的怀念,深刻而动人。
诗词测试
诗中“宝镜尘昏”指的是:
A. 美丽的容貌
B. 清澈的湖水
C. 古老的遗物
诗中提到的“燕子”象征的是:
A. 生活的繁忙
B. 春天的到来
C. 对过往的怀念
“柳丝乱,桃鬓侧”表达了:
A. 自然的美丽
B. 生活的变化与无常
C. 旧日的辉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