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画唐马》

时间: 2025-04-30 16:50:06

诗句

苜蓿含花草露班,奚奴扰扰出沙湾。

尘飞大夏三千里,泥满东风十二闲。

直内铜符初上缴,征西铁甲未东还。

可怜绝代贤王手,少画渔阳阿斝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0:06

原文展示:

苜蓿含花草露班,奚奴扰扰出沙湾。尘飞大夏三千里,泥满东风十二闲。直内铜符初上缴,征西铁甲未东还。可怜绝代贤王手,少画渔阳阿斝山。

白话文翻译:

这一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象,苜蓿花开,草地上沾满露珠,奚奴们喧闹着从沙湾走出。尘土飞扬,夏天的热气弥漫,覆盖了三千里大地,泥土满是东风带来的闲适。朝廷的铜符刚刚开始上缴,征西的铁甲还未归来。可怜的是,绝代的贤王在世,却只留下了渔阳阿斝山的画作。

注释:

  • 苜蓿:一种草本植物,常用于饲料。
  • 奚奴:指的是一些游牧民族的奴仆或小兵,带有轻蔑的意味。
  • 沙湾:指沙滩或沙土的地方。
  • 尘飞大夏:指在炎热的夏季,尘土飞扬。
  • 铜符:古代用来传递命令的符节。
  • 征西:指征讨西方的军事行动。
  • 渔阳:地名,指今北京地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汤胤勣,明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反映当时社会的风貌。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明代,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边疆战争频繁,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隐含了对国家局势的关注与忧虑,表达了对贤王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夏交替时节的自然美景。开篇“苜蓿含花草露班”,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自然的生机,令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然而,随之而来的“尘飞大夏三千里”则对比出一种急促和不安,突显了时代背景下的动荡不安。诗中提到的“征西铁甲未东还”,不仅是对战事的描绘,更是对国家安宁的渴望与思考。

在情感上,诗人在描绘美景的同时,流露出一种对历史和贤王的追忆,尤其是“可怜绝代贤王手”,让人感受到一种对英明统治者的惋惜与敬仰。整体来看,诗歌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历史情感的寄托,形成了深邃而丰富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苜蓿含花草露班:描绘春天的苜蓿花,草地上沾满露珠,展现生机。
  2. 奚奴扰扰出沙湾:奚奴喧闹而出,暗示社会的不安。
  3. 尘飞大夏三千里:描述夏日尘土飞扬,象征战乱的蔓延。
  4. 泥满东风十二闲:泥土象征着战争的沉重,东风带来闲适却又是虚幻。
  5. 直内铜符初上缴:朝廷开始上缴命令,暗示政治斗争。
  6. 征西铁甲未东还:战争未结束,暗示国家动荡。
  7. 可怜绝代贤王手:怀念贤王,表达对英明统治的惋惜。
  8. 少画渔阳阿斝山:仅留下画作,象征着历史的遗留与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大自然的景象与社会状况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得诗歌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以及对贤王的追忆,表现了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苜蓿:象征生机与希望。
  • 尘土:象征战乱与动荡。
  • 铜符:象征权力与命令。
  • 铁甲:象征战争的残酷。
  • 渔阳:象征历史的遗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奚奴”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游牧民族的奴仆
    C. 战士
    D. 乡村农民

  2. 诗的中心意象是什么? A. 自然景观
    B. 战争与动荡
    C. 对贤王的追忆
    D. 思乡情怀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月下独酌》:同样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结合,但侧重于孤独的内心体验。 《春望》:在动荡的背景下表现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春天的盼望,主题与《题画唐马》相似,但情感表达各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杂言迎神词二首 其一 迎神 同李司直诸公暑夜南馀馆 送魏中丞还河北 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秋夜宿严维宅 赋长道一绝送陆邃潜夫 韦中丞西厅海榴 宿淮阴南楼酬常伯能 题昭上人房 杂言湖山歌送许鸣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人字头的字 辰字旁的字 尽开头的成语 眷红偎翠 聿字旁的字 肀字旁的字 鬼侯 飍矞 凑会 示字旁的字 鱼书雁足 踵结尾的成语 三风 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恶意中伤 笔力独扛 开卷 文君司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