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临江仙 其二》

时间: 2025-05-02 03:57:38

诗句

沈霭遥吞岸去,怒涛暗挟山浮。

独天灯火认巴州。

无风云出塞,残夜水明楼。

从仕翻疑皂盖,学仙未入丹丘。

抛人岁月莽悠悠。

我行何到此,客意已惊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7:38

原文展示:

沈霭遥吞岸去,怒涛暗挟山浮。
独天灯火认巴州。无风云出塞,
残夜水明楼。从仕翻疑皂盖,
学仙未入丹丘。抛人岁月莽悠悠。
我行何到此,客意已惊秋。

白话文翻译:

远处的雾气吞没了江岸,狂怒的潮水暗暗夹带着浮动的山影。
孤独的灯火在天边,指认着巴州的方向。没有风云从边塞吹来,
残夜里水面映照着明亮的楼阁。从官场回首,竟然怀疑那黑色的帆船,
学道成仙尚未进入丹丘之境。抛弃了人世间的岁月,荒莽而悠长。
我行到这里,心中已对这客居的秋意感到惊讶。

注释:

  • 沈霭:沉重的雾气。
  • 怒涛:狂怒的潮水,形容水势汹涌。
  • 巴州:地名,指四川的一个地区。
  • 无风云出塞:没有风云从边塞处传来,象征着远离故乡的孤独感。
  • 皂盖:黑色的船帆,暗示着旅途的艰辛与不易。
  • 丹丘:指道教修炼的地方,象征理想与追求。
  • 抛人岁月:抛弃世俗的时间,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潘受,近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作多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思考,情感真挚,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潘受的一次旅途中,感慨于时光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反思。

诗歌鉴赏:

《临江仙 其二》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感伤的词作,诗人在辽阔的江边,面对浩渺的水面与沉重的雾霭,勾勒出一幅孤独漂泊的画面。首句“沈霭遥吞岸去”,以景入情,展现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仿佛诗人正处在一个恍惚的状态中,无法辨清方向。而“怒涛暗挟山浮”则通过动静结合,描绘出大自然的力量,似乎在映衬诗人内心的波澜起伏。

接下来的“独天灯火认巴州”则反映出诗人在孤独中寻求方向的无奈,孤灯映照,似乎是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无风的夜晚,“残夜水明楼”让人感受到一种凄凉的美,水面上的明亮与黑暗的对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的追求。

“从仕翻疑皂盖”,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质疑,似乎在反思官场生活的虚幻与无奈。而“学仙未入丹丘”则揭示了对理想与修行的渴望,未能如愿,心中自然生出无尽的感慨。结尾“我行何到此,客意已惊秋”,在诗的最后,诗人以自问自答,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迷茫与无奈,客居异地,似乎已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冷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沈霭遥吞岸去:远处的雾气笼罩住了江岸,表现出一种朦胧感。
    2. 怒涛暗挟山浮:狂怒的潮水夹带着浮动的山影,暗示着自然的力量。
    3. 独天灯火认巴州:孤独的灯火照亮,指引着对故乡的思念。
    4. 无风云出塞:没有风云从边塞而来,增添了孤寂感。
    5. 残夜水明楼:夜深水面明亮的楼阁,映衬出孤独与思念。
    6. 从仕翻疑皂盖:对官场的生活感到疑惑与不安。
    7. 学仙未入丹丘:追求理想的途中尚未达到目标。
    8. 抛人岁月莽悠悠:对过去岁月的感慨,流逝的时间让人感到迷惘。
    9. 我行何到此,客意已惊秋:表达了在异地的迷茫与对秋天的突发感受。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怒涛暗挟山浮”,通过比喻表现自然的威力。
    • 拟人:如“水明楼”,赋予水面以生命的特征。
    • 对仗:如“沈霭遥吞岸去,怒涛暗挟山浮”,形成音韵的和谐美。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与理想的思考,展现出孤独的旅途与对故乡的思念,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沈霭:象征迷茫与不清晰的未来。
  • 怒涛:代表着生活中的挑战与困难。
  • 灯火:象征希望与方向,指引着思念的归途。
  • 残夜:暗示孤独与时间的流逝。
  • 丹丘:代表理想与追求的境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怒涛暗挟山浮”中的“怒涛”指什么?

    • A. 温柔的波浪
    • B. 狂怒的潮水
    • C. 平静的湖面
  2. “我行何到此,客意已惊秋”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与快乐
    • B. 迷茫与思念
    • C. 满足与安逸

答案

  1. B. 狂怒的潮水
  2. B. 迷茫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江仙》——李清照
  • 《水调歌头》——苏轼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临江仙》:同样表现了对生活的感触与思念,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在对时间和人生的思考中更具哲理,展现了更为开阔的视野。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

相关查询

山居杂诗九十首 到庐阜谒清虚 楚妃叹五首 送曾谹父还朝十首 其七 题泉州延福寺壁 山居杂诗九十首 绿绮七咏 题扇二十四首 深夜谣二首 其一 偈送刚僧录入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知观 麥字旁的字 虎冠之吏 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让三让再 振缨中朝 血场 因粮于敌 反文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匕字旁的字 凵字底的字 斗艳争妍 横蒙 卖儿鬻女 左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