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1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19:01
瀛洲学士风流远,中叶唐惭贞观唐。
灵武拾遗晚羁旅,开元供奉老佯狂。
戏苕翡翠非伦拟,撼树蚍蜉不揣量。
赖有元和韩十八,骑麟被发共翱翔。
这首诗描绘了高洁的学士们在瀛洲(传说中的仙境)中风流倜傥的形象,令我在中唐时期感到羞愧。灵武(地名)拾遗,晚年旅途中的羁绊,开元年间供奉的老者装出狂妄的样子。戏弄翡翠的美丽,非比寻常,像蚍蜉一样轻率地撼动大树。幸好有元和(指元和年间)和韩十八(指韩愈的《师说》中提到的韩愈),我们骑着麒麟,披发共游于天际。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翚,号天池,宋代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豪放,擅长咏怀和抒情,作品中常融入个人的情感和理想。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与前代的盛世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他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理想的向往。
刘克庄的这首《唐诗》以高远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深刻表达了他对唐代文化的怀念与对当时社会的忧虑。开篇提到“瀛洲学士”,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理想化的境界,学士们的风流才情仿佛在仙境中自由飞翔,令他对中叶唐代的盛况感到自愧不如。接着,诗人通过“灵武拾遗”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晚年漂泊的孤独与无奈,流露出对年华逝去的惆怅。
“开元供奉老佯狂”则生动展现了他的对比手法:在盛世中,老者假装狂妄却仍然显得不羁。而“戏苕翡翠非伦拟,撼树蚍蜉不揣量”则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刻画出文化与自然的交融,强调了小人物与伟大事物之间的不对称。
最后,诗中的“赖有元和韩十八,骑麟被发共翱翔”则是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友人、同道中人的珍视,展现出一种志同道合、共鸣的精神。整首诗展示了刘克庄的文化自信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借古讽今,表达了对盛唐文化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反思,充满了对理想与自由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瀛洲”是什么象征?
a) 现实中的地方
b) 理想与高洁的境界
c) 战争的地方
“开元供奉老佯狂”中“佯狂”意指什么?
a) 真正的疯狂
b) 假装狂妄
c) 享受生活
诗中的“骑麟”象征什么?
a) 追求财富
b) 追求自由与理想
c) 追求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