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2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25:06
昭琴不鼓任亏成,泽畔行吟且独醒。
自信荣枯本同辙,谁云得丧有殊形。
古今几见桑田变,日月常循昼夜经。
去去来来只如此,风前别调不须听。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静默中对人生的思考。琴声不再,任由时光流逝;在泽畔吟唱,独自清醒。诗人相信,荣华与枯萎本是同一条路,谁能说得失有何不同?古往今来,桑田已经变换无数次,而日月依旧规律地交替。来来去去,无非如此,风前的琴声无需再去倾听。
杨冠卿,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其诗风清新秀丽,常以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为主题,表现出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此诗写作于诗人经历了一段孤独和思索的时光,反映了他对人生的看法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中对琴声的提及,可能暗示他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
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昭琴不鼓任亏成,泽畔行吟且独醒”便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境界,琴声的缺失象征着某种失落,而在水边吟唱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心灵的独立。接着,诗人提出“自信荣枯本同辙”,强调了人生的无常与循环,这种看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基础,表现出一种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
“古今几见桑田变,日月常循昼夜经”这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桑田变沧海的比喻不仅强调了自然的变化,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最后两句“去去来来只如此,风前别调不须听”则是对生活态度的总结,表达了对纷扰世事的超脱与不屑。
整首诗通过对琴声的描绘,引出对人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的情怀和对自然的深厚情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佳作。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向往与超脱,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怀。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诗人认为荣华与衰败是:
“古今几见桑田变”表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