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3:34
作者: 毛泽东 〔近代〕
类型: 古诗词
壁上红旗飘落照,
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
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日文小姐,
今日武将军。
这首诗描绘了在孤城之中,红旗迎风招展的场景,展示了一种新生力量的崛起。诗中提到保安人物的崭新面貌,象征着革命后的新气象。在洞中举办宴会,招待从牢狱中释放出来的人们,似乎在庆祝新生与解放。诗人自问,谁能与这支纤细的笔相比?暗示自己以文学为武器,形容有三千毛瑟步兵的阵图正在向陇山东展开,象征着革命的壮阔与力量。最后,提到昨日的文人今日成为武将,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与角色的转变。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中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立者之一。他的诗词多以革命题材为主,展现了坚定的信念和豪情壮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表达了对新社会的期待与憧憬。丁玲是毛泽东的朋友和著名作家,诗中对她的赠诗表达了对女性参与革命的认可与赞美。
《临江仙·赠丁玲》是一首富有革命气息和历史感的诗作。诗的开头描绘了红旗在孤城上飘扬的景象,既是对革命的赞美,也是对革命征程的象征。西风的意象更为作品增添了一种肃穆感,暗示着变革的来临与历史的转折。中间部分通过描写宴会的场景,表现出新社会的团结与欢庆,体现了毛泽东对未来的信心。
毛泽东在诗中将自己的笔与武器相提并论,表现了文学与革命的紧密结合,显示了他作为政治家的文人气质。后半部分提到从文人到武将的转变,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以及知识分子在新的社会中所承担的责任与角色。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时代的变化,也引发读者对知识与力量、文化与武力关系的深思。
整首诗的节奏感强烈,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体现了毛泽东特有的雄浑风格。可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丁玲的赠诗,更是对整个时代的礼赞,展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革命新篇章。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革命后的新气象,表达了对新社会的期待与对知识分子角色转变的认可,体现了革命的伟大与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红旗”象征什么?
“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意指什么?
诗中的“洞中开宴会”表现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