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

时间: 2025-04-30 14:16:12

诗句

一川松竹任横斜,有人家,被云遮。

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

比着桃源溪上路,风景好,不争多。

旗亭有酒径须赊,晚寒些,怎禁他。

醉里匆匆,归骑自随车。

白发苍颜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16:12

原文展示

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
辛弃疾

一川松竹任横斜,有人家,被云遮。
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
比着桃源溪上路,风景好,不争多。
旗亭有酒径须赊,晚寒些,怎禁他。
醉里匆匆,归骑自随车。
白发苍颜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

白话文翻译

一条河流旁松竹自由地斜生,那里有几户人家,被云雾遮挡着。
雪后稀疏的梅花,偶尔能见到两三朵。
比起桃源的溪边小路,这里的风景真好,少些争抢。
酒旗亭中有酒,路程要慢慢走,晚寒袭来,怎能抵挡?
醉意朦胧中,归程时骑马随车而行。
白发苍苍,我已老去,唯有这片土地,是我一生的归宿。

注释

  • 一川:一条河流,指自然景观。
  • 松竹:松树和竹子,象征高洁和坚韧。
  • 雪后疏梅:雪后稀疏的梅花,描绘了冬雪后梅花的清冷美。
  • 桃源:指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乡,象征着宁静和美好。
  • 旗亭:指设有酒旗的亭子,表示饮酒的场所。
  • 晚寒:傍晚时分的寒冷,传达了季节的寒意。
  • 白发苍颜:形容老人的头发和容颜,表现衰老的状态。

典故解析

  • 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和谐美好的地方,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疏梅: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坚韧和高洁的象征,尤其在寒冬中绽放,更显其独特的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宋代著名词人、政治家,以豪放派词风著称,作品涵盖了对国家、人生的深刻思考及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创作于辛弃疾晚年,诗中描绘了他在博山一带游历时的所见所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感慨。诗中描绘的宁静自然与个人的衰老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优美的自然景色开篇,描绘了一幅松竹与人家相映成趣的画面,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接着,诗人将雪后梅花的清冷与桃源的理想生活进行对比,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词中“旗亭有酒径须赊,晚寒些,怎禁他”传达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似乎在告诉读者,纵然生活艰难,仍要保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意识到自己的老去,然而对这片土地的依恋与归属感让他在内心深处感到安慰。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词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恬淡、宁静的生存态度,反映了辛弃疾对人生的领悟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川松竹任横斜,有人家,被云遮:描绘自然与人居的和谐景象,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环境。
  • 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雪后梅花的稀疏与清冷,展现了冬日的静谧与孤独。
  • 比着桃源溪上路,风景好,不争多:将此地的美丽与理想的桃源进行比较,强调此地的恬淡。
  • 旗亭有酒径须赊,晚寒些,怎禁他:表明即使在寒冷的晚冬,饮酒的乐趣依然存在。
  • 醉里匆匆,归骑自随车:醉酒后的轻松随意,表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 白发苍颜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感叹年华已逝,唯有这片土地给予他内心的归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与生活相结合,借助自然景物反映内心情感。
  • 拟人:松竹、梅花等自然元素似乎具有人性,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晚寒些,怎禁他”,形成音韵的和谐,提升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深刻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变迁的思考。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安于现状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竹:象征坚韧和高洁。
  • 梅花:象征坚韧和孤独。
  • 桃源:理想的生活状态,和平与安宁的象征。
  • :生活中的乐趣与放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桃源”是指: A. 一种饮品
    B. 理想的生活状态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天气

  2. “一川松竹任横斜”中的“任”字意为: A. 允许
    B. 依靠
    C. 随意
    D. 迫使

  3. 诗中提到的“晚寒”主要指: A. 晚上的寒冷
    B. 早上的寒冷
    C. 昨天的寒冷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辛弃疾 vs. 李白 辛弃疾的作品往往在强调对生活的思考与哲理,而李白的诗则更多表现出豪放洒脱的风格。辛弃疾在这首词中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感慨,而李白则通过酒和月的意象表达对人生的洒脱态度。两者在主题和情感上都有所不同,各自展现了各自的个性与风格。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
  • 《辛弃疾研究》

相关查询

卜算子(题扇) 卜算子 好事近 愁倚阑 六么令 一剪梅(甲辰除夜) 惜奴娇 鹧鸪天(客有作北里选胜图,冠以曲子名,东风第一枝,裒然居首因作此词) 临江仙(中秋和沈文伯) 临江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屈指可数 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无字旁的字 巾字旁的字 决然 聚沙之年 飘电 负屈含冤 曰字旁的字 鸳匹 咏雪之慧 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同字框的字 退色 险结尾的成语 酒能乱性 耂字旁的字 普惠 包含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