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8:46
林下萧然一秃翁,
斜阳扶杖对西风。
功名此去心如水,
富贵由来色是空。
便好洗心依佛祖,
不妨强笑伴儿童。
客来闲说那堪听,
且喜新来耳渐聋。
在树林下,有一位萧条的秃头老翁,
斜阳照在他身上,手持拐杖面对西风。
对功名利禄已无所求,心中如水般平静,
而富贵不过是虚幻的色彩而已。
不如洗净心灵,依附于佛祖,
也没什么不好,强颜欢笑陪伴儿童。
客人来访,随便聊聊又怎么能听得进去,
只愿耳朵渐渐听不清新来的话语。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婉约,常以音乐性和情感丰富著称。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期,见证了国破家亡的历史背景,作品多反映其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题鹤鸣亭》是在辛弃疾晚年所作,反映了他对人生、名利和内心宁静的思考。此时的辛弃疾已历经沧桑,面对人生的无常,他选择了隐逸与归宁的生活。
《题鹤鸣亭》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表现了辛弃疾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名利的淡泊。诗的开头通过描绘一位秃头老翁,营造出了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氛围,随着斜阳和西风的意象,诗人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诗人以“功名此去心如水”表明了对功名利禄的无奈与淡泊,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淡然。
“富贵由来色是空”,这是对世俗价值观的深刻反思,辛弃疾认为富贵如浮云,终究是空幻。因此他提议“便好洗心依佛祖”,希望通过宗教信仰来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安慰,而“强笑伴儿童”则表现出他对生活乐观的一面,尽管内心充满无奈,仍愿意与儿童为伴,分享简单的快乐。
最后两句“客来闲说那堪听,且喜新来耳渐聋”则暗示了对外界纷扰的排斥,表明他对来自外界的声音的漠然,体现出一种超脱与自我保护的心态。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老年人的智慧与宁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才是人生的真正追求。
选择题:诗中“功名此去心如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名利的渴望
B. 对名利的淡泊
C. 对名利的无奈
D. 对名利的追求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便好洗心依__”,作者希望通过什么来获得内心宁静?
判断题:诗人对儿童的陪伴是出于无奈。(对/错)
通过这些对比,可以看到辛弃疾在表达对人生的思考时,更多地倾向于一种超脱与宁静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