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4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43:05
《酬乐天赴江州路上见寄三首》
作者:元稹 〔唐代〕
昔在京城心,今在吴楚末。千山道路险,万里音尘阔。天上参与商,地上胡与越。终天升沉异,满地网罗设。心有无眹环,肠有无绳结。有结解不开,有环寻不歇。山岳移可尽,江海塞可绝。离恨若空虚,穷年思不彻。生莫强相同,相同会相别。襄阳大堤绕,我向堤前住。烛随花艳来,骑送朝云去。万竿高庙竹,三月徐亭树。我昔忆君时,君今怀我处。有身有离别,无地无岐路。风尘同古今,人世劳新故。人亦有相爱,我尔殊众人。朝朝宁不食,日日愿见君。一日不得见,愁肠坐氛氲。如何远相失,各作万里云。云高风苦多,会合难遽因。天上犹有碍,何况地上身。
曾经我在京城时心怀你,如今却身处吴楚的边缘。千山万水的路途艰险,音信传递的距离遥远。天上的星星与商人相伴,地上则是胡人和越人。我们的生活在天上也会升沉变化,地面上却布满了各种网罗。心中有无法割舍的牵挂,肠中有无形的牵绳。有些结是无法解开的,有些环是无法停止追寻的。山岳可以迁移,江海也能阻塞,但离愁却如虚无,年复一年思念不能释怀。生者无须强求相同,若相同则必分离。襄阳的大堤环绕,我就在堤前居住。蜡烛伴随着鲜花的盛开而来,骑马送走了清晨的云彩。万竿高耸的庙前竹林,三月的亭前古树。我过去忆起你时,你如今又在何处怀念我?有肉身有离别,却无处可去的岐路。风尘变化从古至今,世人忙碌着新旧交替。人也有相爱之情,但我与你却不同于他人。每天都不能吃饭,每时每刻都想见你。一天不见,愁肠如烟雾弥漫。怎么会如此遥远失散,各自如同万里浮云。云高风大,聚会的机会不易。天上尚有障碍,何况在世间身处的困难。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者华,号微之,唐代诗人,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称为“元白”。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忧国忧民的情怀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稹被贬江州途中,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离别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离别情绪的描绘,体现出他对友情的珍重与思念。
《酬乐天赴江州路上见寄三首》是一首表达朋友间深厚情谊的作品,元稹在诗中以丰富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内心感受,展现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离别的苦楚。全诗采用了对比与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千山道路险,万里音尘阔”的旅途艰辛,反衬出离别的愁苦。诗中“心有无眹环,肠有无绳结”的形象描绘,更是将情感的复杂与纠葛展现得淋漓尽致。
元稹运用自然与人生的比喻,表达了人间离别的无奈与思念之深,尤其是“朝朝宁不食,日日愿见君”的句子,传达出对友人深切的牵挂与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优美,既有对友谊的敬重,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思,是唐诗中抒情佳作的代表之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离别的痛苦,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无奈。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与细腻的内心描写,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元稹
C. 杜甫
D. 李白
诗中提到的“千山道路险,万里音尘阔”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离别的惆怅
C. 对生活的满足
D. 对友情的珍惜
诗中“朝朝宁不食,日日愿见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饥饿
B. 思念
C. 快乐
D. 忧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