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29: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29:44
诗词名称: 杏花
作者: 元稹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常年出入右银台,每怪春光例早回。
惭愧杏园行在景,同州园里也先开。
白话文翻译:
我常年在右银台(指朝廷的官署)出入,常常感到惊讶春天的光景来得如此之早。
我感到惭愧,杏花园中已然花开,连同州的园子也比我所在的地方早早开放。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诗人,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被称为“元白”。他的作品以情感真挚、语言通俗著称,尤其擅长写乐府和诗歌。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元稹在官场上忙碌而感慨春天的到来,体会到了花开带来的惆怅与羞愧。诗中反映了他对春天的感知和对花开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杏花》不仅仅是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象,更深层地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与对春天的珍惜。开篇“常年出入右银台”,直接指出了自己身处的官场环境,展现了他忙碌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每怪春光例早回”,则以惊讶的语气表现了春天的到来竟如此迅速,暗示了他对流逝时光的感怀。
而“惭愧杏园行在景”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自责与惆怅,虽然自己身居高位,却未能及时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最后一句“同州园里也先开”,用同州的杏花已然开放来与自己形成对比,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错失的遗憾。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采用了对仗的手法,比如“常年出入”和“每怪春光”,通过对仗的形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同时也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主题思想: 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时间的感慨和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繁忙生活的无奈和对生命美好的追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