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己亥杂诗 其二○一》

时间: 2025-04-23 21:46:29

诗句

此是春秋据乱作,升平太平视松竹。

何以功成文致之?

携箫飞上羽陵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46:29

原文展示:

此是春秋据乱作,升平太平视松竹。何以功成文致之?携箫飞上羽陵阁。

白话文翻译:

这是春秋时期的乱世所作,和平安宁时节的松竹景象。要如何才能功成名就、文采斐然呢?我愿携着箫笛飞上那高高的羽陵阁。

注释:

  • 春秋:指春秋时期,通常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象征动乱。
  • 升平太平:指国家安定、社会平和的状态。
  • 松竹:常用来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
  • 功成文致:意指事业成功,文学成就显著。
  • 携箫飞上:携带乐器,象征追求艺术与理想的志向。
  • 羽陵阁:可以理解为高耸的阁楼,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字佩弦,号惭庵,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时代感。他倡导“自强不息”的精神,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于1840年创作的一组诗,其中第201首反映了他对社会动乱和个人理想的思考,表现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文人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一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了历史的动荡与个人的理想之间的对比,开篇即点出“春秋”时期的乱世,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不安定。诗人通过“升平太平视松竹”的意象,描绘出理想中的安宁世界,松竹作为高洁的象征,代表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接着,诗人提出了“何以功成文致之”的问题,这不仅是对自身成就的反思,也是对理想人生的追问。最后一句“携箫飞上羽陵阁”则表现了诗人追求艺术与理想的渴望,象征着他愿意摆脱世俗的束缚,向更高的精神境界飞翔。

整首诗蕴含着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对文人精神的渴望,展现了龚自珍深邃的思想与敏锐的观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是春秋据乱作:开头直指历史背景,表明是动乱时期的作品。
  • 升平太平视松竹:描绘理想中的安宁世界,强调松竹的品格。
  • 何以功成文致之?:诗人自问,探讨如何才能取得成就。
  • 携箫飞上羽陵阁:表达追求理想和艺术的愿望。

修辞手法:

  • 对比:动乱与安宁的对比,突显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意象:松竹象征高洁,羽陵阁象征理想的追求。
  • 设问:通过提问引发读者思考,增强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动乱的历史背景下,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追求理想与艺术的坚定信念,反映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理想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 松竹:象征高洁与坚韧,代表理想中的品德。
  • 羽陵阁:象征高远的追求与理想的境界,暗示着诗人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松竹”象征什么?

    • A. 动乱
    • B. 高洁与坚韧
    • C. 物质财富
    • 答案:B
  2. 诗人希望通过携带什么上羽陵阁?

    • A. 书籍
    • B. 箫
    • C. 画卷
    • 答案:B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历史的无奈
    • B. 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C. 对财富的向往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都有对国家动乱的感慨,但龚自珍更强调个人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更多地展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龚自珍全集》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富池罗汉院有钱希中白大科赴信州别驾时所题 书事 遣兴 中秋月色甚佳病不及观 寄彦博二首 张周倚下第作此唁之 次韵彦博游无为马溪并呈孙隆州 挽张主簿 薛公肃访山中偶出不值公肃留诗次其韵 送魏德源守普慈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卒结尾的成语 星牖月窗 曰字旁的字 凤鸣麟出 凵字底的字 材能兼备 包含掾的词语有哪些 贪脏枉法 疲瘠 选美 姨父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操演 救世济民 玉字旁的字 包含概的成语 户字头的字 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