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5:39
原文展示:
酒微消,灯欲晦。兜上梦中事。拂拭吴霜,清泪乱星坠。溯来飒飒双眉,宝筝楼下,够几度沈吟憔悴。感知己。长乡卖赋金多,未要十分贵。洗尽燕支,花草有真媚。便教鸩鸨欺鸾,枲麻谤锦。更何处惹伊裙袂。
白话文翻译:
微微的酒意消散,灯光仿佛也要暗淡下来。梦中所想的事情都在脑海中浮现。轻轻拂去秋霜,眼泪像星星般纷纷落下。回想起曾经那双飘逸的眉毛,在宝筝楼下,多少次我低吟浅唱,愁苦憔悴。感知到自己的内心,长久以来在乡间吟唱赋诗的我,虽然金钱不多,却不愿意太过奢求。洗净了燕支,花草却显得真实而美丽。就算是教鸩鸨来欺负百鸟,麻绳也会诋毁绣锦。还有哪里能引起她的裙袂轻舞呢?
注释:
- 酒微消:酒意渐消。
- 灯欲晦:灯光将要暗淡。
- 兜上梦中事:脑海中浮现的梦境。
- 吴霜:指秋天的霜,象征伤感。
- 宝筝:指古代乐器,象征雅致的环境。
- 沈吟憔悴:低吟而愁苦,形容内心的哀伤。
- 长乡:长久的乡间生活。
- 赋金多:诗词的收入。
- 鸩鸨:比喻险恶的事物,代表困境。
- 裙袂:指女子的衣裙,象征美丽和多情。
典故解析:
- 双眉: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寓意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 宝筝楼:可能暗指某个特定的场景或心灵寄托,传达出怀旧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宪融(1865-1939),字子明,号凌云,近现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生活,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顾宪融晚年,正值其情感丰富而又多愁善感的时期,表达了对往昔生活的追忆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祝英台近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情感的深刻感悟。开头部分以“酒微消,灯欲晦”引入,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似乎在诉说着孤独和思念。接着通过“拂拭吴霜,清泪乱星坠”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内心的苦楚,情感在此时达到高潮。诗中频繁出现的意象,如“宝筝楼下”“长乡卖赋”等,既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透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与感叹。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伤感而又柔和,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诗人用词婉转,情感真挚,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份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酒微消,灯欲晦:描绘夜晚的宁静与寂寞,酒意消散暗示心境的变化。
- 兜上梦中事:梦中浮现的往事,表明对过去的思念。
- 拂拭吴霜,清泪乱星坠:轻拂秋霜,流泪如星,表现情感的细腻与伤感。
- 溯来飒飒双眉:回忆起美好的往昔,眉毛如画,暗示对美的追求。
- 宝筝楼下,够几度沈吟憔悴:在美丽的环境中,诗人感到忧愁和疲惫。
- 感知己:深刻的自我反省,表明内心的挣扎和感悟。
- 长乡卖赋金多,未要十分贵:对金钱的看法,强调内心的追求高于物质。
- 洗尽燕支,花草有真媚:洗净过去的烦恼,寻找真实的美。
- 便教鸩鸨欺鸾,枲麻谤锦:比喻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与挫折。
- 更何处惹伊裙袂: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隐含对生活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鸩鸨欺鸾”来形象化生活的困境。
- 拟人:将情感具象化,让读者更易共鸣。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音乐感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伤感为主旋律,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展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象征消愁与欢聚。
- 灯:象征温暖与希望。
- 双眉:象征美丽与青春。
- 宝筝:象征艺术与雅致。
- 泪:象征情感的流露与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酒微消,灯欲晦”表达了什么情感?
-
“溯来飒飒双眉”中的“飒飒”形容的是?
-
诗中提到的“宝筝楼”象征什么?
答案:
- B. 忧伤
- A. 轻盈
- B. 美好事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样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 李清照的词作:如《如梦令》,展现女性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现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风格更为豪放。
- 杜甫《春望》:在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中,表现出深重的悲愤,与顾宪融的情感更为细腻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典诗词鉴赏》 - 研究与赏析古诗词的经典著作。
- 《顾宪融诗词选》 - 收录顾宪融的诗词作品,深入了解其风格与情感。
- 《诗词的语言艺术》 - 探讨诗词中语言的运用与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