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6:17
水边林,风里路,砧杵唤商籁。
尽日辞枝,扫罢又还在。
故山松桂留人,人今不见,
背寒照驿楼都改。
随樵外。过眼青子光阴,
黄金就谁买。
一片题红,咫尺御沟界。
阵云缺处盘鸦,烧残枯树,
忆衰草际天穷塞。
在水边的树林里,风中传来小路的声音,砧板和杵声唤醒了商人的思绪。
整天告别树枝,打扫完又回到原处。
故乡的松树和桂花留住了人,而如今的人却无处可见,
寒光照耀着驿楼,已然改变模样。
跟随樵夫走在外面,转眼间青葱的岁月,
黄金又有谁能买得起?
一片题红的纸张,咫尺之遥的御沟界限。
在云彩缺口处盘旋的乌鸦,烧残的枯树,
想起那衰败的草地,天边的尽头被封锁。
乔大壮(1870-1935),字子华,号大壮,近代著名诗人,生于浙江。他的诗作风格独特,常以生活琐事为题材,抒发个人情感,融入社会观察,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祝英台近》创作于乔大壮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处境的复杂时期。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反映了他的思乡情怀和对生活的感慨。
《祝英台近》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深刻思考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水边的林木、小路的风声,砧杵的琐碎声响,展现了生活的细腻与平淡。诗人用“尽日辞枝,扫罢又还在”传达出一种无尽的循环,仿佛无论怎样努力,生活的本质依然如故。
故乡的松树与桂花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象,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们承载着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切都变得遥不可及,诗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无奈与失落。尤其是“背寒照驿楼都改”一句,暗示了社会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无常,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
在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中,诗人提出“黄金就谁买”,引发人们对价值的思考。金钱与物质的追求终究无法抵挡时间的流逝,诗人用细腻的情感和现实的观察,展现了深邃的哲理。
整首诗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又深情的氛围,既有对故乡的怀念,也有对生活的反思,体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水边林,风里路,砧杵唤商籁。
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水边林木与风中的小路,砧杵声响中唤起生活的忙碌感。
尽日辞枝,扫罢又还在。
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无奈,告别了树枝,却又回到原点。
故山松桂留人,人今不见,
通过故乡的象征,表达对故土的思念与对人事变迁的感伤。
背寒照驿楼都改。
暗示社会变迁下的无常,驿楼的变化象征着人事的变迁与不再。
随樵外。过眼青子光阴,
诗人跟随樵夫,感叹光阴如流水般飞逝,青春不再。
黄金就谁买。
反思金钱的价值,暗示物质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
一片题红,咫尺御沟界。
描绘了与权力界限的近距离,象征着现实的无力感。
阵云缺处盘鸦,烧残枯树,
云彩缺口处的乌鸦象征着孤独,烧残的枯树则暗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忆衰草际天穷塞。
最后以衰草结尾,表达生命的凋零与对未来的迷茫。
这首诗通过对故乡的怀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哲理思考,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故山松桂”指的是什么?
A. 自然景象
B. 诗人的故乡
C. 生活琐事
D. 生活的变迁
诗人通过“黄金就谁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金钱的渴望
B.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C. 对生活的满足
D. 对物质的追求
诗中“阵云缺处盘鸦”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生命的繁荣
B. 孤独与凋零
C. 社会的变迁
D. 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