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2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9:30
太息
作者: 陆游〔宋代〕
祷庙祈神望岁穰,今年中熟更堪伤。
百钱斗米无人要,贯朽何时发积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农业歉收的无奈与哀伤。作者在庙宇中祈求丰收,但今年的收成让人更加痛心。即使是用一百文钱也换不到一斗米,何时才能发掘那已经腐朽的积蓄呢?
这首诗没有直接的典故,但反映了当时农民对天灾人祸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沉重感受。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渔隐,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北朝的分裂与南宋的建立,深受国家动乱的影响,其诗歌多为抒发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战乱频繁、民生困苦的时代。农民因天灾、战乱而失去丰收的希望,陆游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农民困境的同情,以及对国家现状的不满与忧虑。
《太息》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农民面临的艰难处境。诗的开头,作者在庙中祈求丰收,显示出一种无奈的宗教信仰与传统,而“今年中熟更堪伤”一句则直接揭露了现实的残酷。即使是对丰收的期待,也被现实的失望所压倒,情感的深邃与哲理的反思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在下半部分,作者用“百钱斗米无人要”来形象地反映出经济的困境,物价飞涨使得农民无法维持生计,甚至连米都买不起,显示了社会的动荡与贫困。最后一句“贯朽何时发积藏”则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过去财富的无奈。整体上,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更是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展现了陆游的深厚人文关怀。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农民困境的深切同情与对社会现状的忧虑,揭示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危机和人们的无奈感受。
陆游的《太息》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国忧民
B. 个人情感
C. 对爱情的思考
“百钱斗米无人要”表达了什么社会现象?
A. 物价上涨
B. 农民的富裕
C. 经济繁荣
“贯朽何时发积藏”中的“贯朽”指的是什么?
A. 新鲜的米
B. 腐烂的财富
C. 神明的帮助
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同样表达了对民生困苦的关注,二者都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与对民众疾苦的同情,但陆游更侧重对农业经济困境的描绘,而杜甫则兼顾了自然环境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