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7:35
夜闻落叶
陆游 〔宋代〕
我行出柴门,初喜春草生。
俛仰几何时,落叶终夜声。
嗟我日益老,抱疾况未平。
晨兴就盥栉,顾亦强支撑。
齐中有两童,熟视不能名。
定非张睢阳,大笑颓冠缨。
死至人所同,此理何待评。
但有一可恨,不见复两京!
我走出柴门,初见春草生长,心中感到欣喜。
不知不觉中,落叶的声音整夜响起。
我感叹自己老去,身有疾患却未愈。
清晨起床梳洗,依然勉强支撑着自己。
在齐地有两个小孩,仔细看却无法叫出名字。
他们肯定不是张睢阳,嬉笑着打扮得潦草。
死亡到来人人平等,这道理何必再分析?
但有一件可恨的事,就是再也见不到京城的繁华了!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其诗风豪放,作品多描写战争、田园生活及个人情感等。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风雨沧桑,诗歌中常流露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夜闻落叶》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他身患疾病、面临人生老去的艰难阶段。诗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往日繁华的追忆,反映了他在生活困境中的坚持与无奈。
《夜闻落叶》通过描绘个人的日常生活与内心感受,呈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与无奈。开篇“我行出柴门,初喜春草生”,虽是初春草木复苏,但很快转向夜晚的落叶声,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衰老的来临。诗中逐渐加重的感叹与自省,显示出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失落。
“嗟我日益老,抱疾况未平”,一句道出作者的生理与心理双重困境,既有对年华逝去的悲叹,也有对疾病的无可奈何。紧接着的“晨兴就盥栉,顾亦强支撑”,则展现了作者在生活中努力维持日常的坚持,尽管内心的疲惫呼之欲出。
后半部分描绘两个小孩的玩耍,反映出社会的冷漠与人际关系的疏离。“死至人所同,此理何待评”,即使死亡人人平等,但生活的苦乐却是各自不同,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最后一句“但有一可恨,不见复两京”,则是对繁华昔日的怀念,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切思念与对现实的失落感。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对生命的无奈感慨,也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深刻洞察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流逝、身体衰老的感慨,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以及对人际关系冷漠的无奈,展现了深厚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的思考。
诗中“我行出柴门,初喜春草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欣喜
C. 愤怒
“嗟我日益老,抱疾况未平”中“日益老”指的是什么?
A. 年龄增长
B. 心理成长
C. 社会地位提升
“但有一可恨,不见复两京!”中的“两京”指的是什么?
A. 乡村
B. 繁华的城市
C. 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