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桃花源诗》

时间: 2025-05-06 03:01:36

诗句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3:01:36

诗词名称: 桃花源诗

作者: 陶渊明 〔魏晋〕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桃花源诗的原文如下: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白话文翻译:

在乱世中,贤者们为了避世而逃避,商山之中美丽的女子也随之而去。往日的足迹逐渐消失,前来的小路也变得荒废。人们安于农耕,日落时分在各自的地方休息。桑树和竹子提供着余荫,农作物随着季节而生长。春天,蚕丝收获,秋天,丰收不需上缴税赋。荒僻的道路上,鸡犬相闻相叫,古老的祭品依旧保持着传统,衣着也没有新式样。孩子们自由地唱歌,快乐地游玩。草木在四季中各有其节,树木在风中知道寒暑的变化。尽管没有历代的记载,四季自会循环更替,生活悠然自得,何必劳心费神?奇妙的踪迹隐匿于五百里之外,一朝打开神秘的境界。淳朴和狭隘的本性本是不同的,最后又回归到隐秘的地方。请问那些游方的士人,如何测量尘世的喧嚣?我愿乘着清风,高举着寻求我的契约。


注释:

  • 嬴氏:指春秋时期的嬴姓,表明政治动乱的背景。
  • 贤者:有才德的人,指那些逃避政治纷争的人。
  • 黄绮:商山中的美丽景色。
  • 阳光:比喻日落时分的宁静。
  • 俎豆:古代祭祀的食品,指保持古老的传统。
  • 童孺:儿童,形容欢乐的场景。

典故解析:

  • 桃花源:源自《桃花源记》,描述一个隐秘的理想社会,陶渊明在此诗中继续探讨隐士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靖节,东晋时期著名诗人,隐士,因反对官场腐败而辞官,追求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

《桃花源诗》创作于陶渊明辞官后,反映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自然田园生活的赞美,表现出对政治动荡的不满。


诗歌鉴赏:

《桃花源诗》以田园生活为主题,展现了一种和谐美好的理想境界。诗中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桃花源,那里的人们过着宁静而自足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四季更替,生活节奏自然和谐。陶渊明通过对田园生活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并批判了当时的社会动乱与政治腐败。诗中“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更是直接道出陶渊明的生活哲学,认为真正的快乐在于回归自然和简朴的生活,而非追求名利和地位。诗的结尾通过“借问游方士”,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的渴望与追求。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嬴氏乱天纪:描绘了一个政治动乱的时代。
  • 贤者避其世:贤者为了逃避乱世而选择隐居。
  •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美丽的山水中,佳人也随之远去,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流逝。
  • 往迹浸复湮:往日的足迹逐渐消失。
  • 来径遂芜废:来这里的小路变得荒废。
  • 相命肆农耕:人们安于农耕。
  • 日入从所憩:日落时人们各自休息。
  • 桑竹垂馀荫:桑树和竹子提供阴凉。
  • 菽稷随时艺:作物在适当的季节得到种植。
  • 春蚕收长丝:春天蚕茧的收获。
  • 秋熟靡王税:秋天的丰收不需缴税。
  • 荒路暧交通:荒僻的道路上有微弱的交通。
  • 鸡犬互鸣吠:鸡犬相闻,生活气息浓厚。
  • 俎豆犹古法:祭祀的食品依旧保持古老的方式。
  • 衣裳无新制:衣着没有新的样式。
  • 童孺纵行歌:小孩们自由自在地唱歌。
  • 草荣识节和:草木在四季中各有其节。
  • 木衰知风厉:树木在风中知晓寒暑。
  • 虽无纪历志:尽管没有历史的记载。
  • 四时自成岁:四季自然循环。
  • 怡然有余乐:生活悠然自得,快乐无比。
  • 于何劳智慧:何必再劳心费神呢?
  • 奇踪隐五百:奇妙的踪迹隐藏在五百里外。
  • 一朝敞神界:一朝打开神秘的界限。
  • 淳薄既异源:淳厚与狭隘本是不同的。
  • 旋复还幽蔽:最终又回归到隐秘的地方。
  • 借问游方士:请问那些游方的士人。
  • 焉测尘嚣外:如何测量尘世的喧嚣?
  • 愿言蹑清风:我愿乘着清风。
  • 高举寻吾契:高举着寻求我的契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人的生活状态进行比喻,强调和谐美好。
  • 拟人:草木具有情感,表现出自然的灵性。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追求理想的田园生活,表现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逃避,表达了陶渊明“归隐”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源:象征着理想的生活境界,远离尘世纷争。
  • 桑竹:代表丰饶与安宁的田园生活。
  • 春蚕、秋熟:象征着自然的循环与丰收的希望。
  • 鸡犬:生活气息的体现,表现出人和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桃花源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对国家的忧虑
    B.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C. 对战争的描述

  2. 诗中提到的“鸡犬互鸣吠”有什么象征意义? A. 表示战争的吵闹
    B. 代表人们安居乐业
    C. 形容城市的喧嚣

  3. 陶渊明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A. 渴望权力
    B. 追求富贵
    C. 向往简朴的田园生活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另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作。
  • 《桃花源记》:描述桃花源理想社会的经典作品。

诗词对比:

  • 陶渊明 vs. 王维:陶渊明注重田园的自然和宁静,而王维则更强调诗与画的结合,展现山水的意境。

参考资料:

  • 《陶渊明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陶渊明研究》

以上内容为《桃花源诗》的解析与学习资料,供您参考与学习。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赠处士 润州杨别驾宅送蒋侍御收兵归扬州 洞庭南馆 送韦正字析贯赴制举 集灵台·其一 金殿乐 寄卢载 题赠志凝上人 樱桃 戏简朱坛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僧腾客 肀字旁的字 弄巧反拙 癶字旁的字 莺花队 内容与形式 涸泽之蛇 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爻字旁的字 包含竦的词语有哪些 纡余委备 门字框的字 棋艺 身字旁的字 包含酎的词语有哪些 遗簪坠珥 锐不可当 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屈一伸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