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石门寺前溪上有亭余榜以通幽陈丞有诗次韵三》

时间: 2025-05-03 03:02:40

诗句

茶瓯放手送归客,屋上鸣禽犹唤人。

山僧别我月中去,不过虎溪君莫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3:02:40

原文展示:

茶瓯放手送归客,
屋上鸣禽犹唤人。
山僧别我月中去,不过虎溪君莫嗔。

白话文翻译:

把茶杯放下,送你离去的客人,
屋顶上鸣叫的小鸟还在唤人。
山中的僧人月下与我告别,
只希望你在虎溪不必生气。

注释:

  1. 茶瓯: 茶杯,古人用来喝茶的器具。
  2. 归客: 离开的客人,指来访者即将离去。
  3. 鸣禽: 鸟鸣,指屋顶上叫唤的小鸟。
  4. 山僧: 指山中的和尚,常以隐居的形象出现。
  5. 虎溪: 可能为山间的一条溪流名,带有自然景观的意象。

典故解析:

“月中去”可能暗示着与友人的分别是在月光下,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虎溪”或许有其特殊的地理或文化背景,暗示着某种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南宋时期的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闻名,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为题,诗中充满哲理和深意。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离别的时刻,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开篇“茶瓯放手送归客”,既是对客人的送别,也是对茶文化的隐喻,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惋惜。接着“屋上鸣禽犹唤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也反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最后两句“山僧别我月中去,不过虎溪君莫嗔”则将离别的情感推向高潮,借助“月”和“虎溪”这两个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友人的叮嘱。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然的心境,正如诗人所希望的那样,友人在离去的同时,也带着一份宁静的情感走向远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茶瓯放手送归客: 表达送别的情景,强调了离别的情感。
  2. 屋上鸣禽犹唤人: 通过鸟鸣声传达出一种自然的温暖与不舍。
  3. 山僧别我月中去: 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友情的珍贵。
  4. 不过虎溪君莫嗔: 用“虎溪”象征友人对离别的不满,体现了友人的理解与宽容。

修辞手法:

  • 对仗: 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通过茶、鸟、月、溪等意象的交织,展现出自然与情感的结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与祝福,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情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展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茶瓯: 代表友谊与生活的情感。
  2. 鸣禽: 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情感的呼唤。
  3. : 传统中象征离别与思念。
  4. 虎溪: 可能代表情感的波动与宁静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茶瓯放手送归客”中的“茶瓯”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茶叶
    B. 茶杯
    C. 茶壶
    D. 茶桌

  2. 诗中提到的“鸣禽”指的是什么? A. 画鸟
    B. 小鸟
    C. 大鸟
    D. 鳥的名字

  3. “山僧别我月中去”中的“月”象征什么? A. 快乐
    B. 离别与思念
    C. 旅行
    D. 读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李弥逊的作品在情感上更加细腻,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王维的诗则更多集中于对友人的深情和壮志的表达。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古代诗词鉴赏》
  3. 《李弥逊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三首 其一 薄命妾辞和忍寒用遗山韵 鹧鸪天十九首 其十八 鹧鸪天 其十六 鹧鸪天 其三 鹧鸪天 鹧鸪天(家居日寿词) 鹧鸪天 其五十八 鹧鸪天 鹧鸪天 酒病起作三首 其二 鹧鸪天三十首 其十三 伤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绛简 食字旁的字 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白玉微瑕 冰魂素魄 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厂字头的字 釒字旁的字 人平不语 还诲 时乖运蹇 以附骥尾 矢字旁的字 雪北香南 跳嬉 山字旁的字 传三过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