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2:45
原文展示:
感寓二首 何梦桂 〔宋代〕
试向昆明问劫灰,几看麋上苏台。 閒中历日生青草,梦里乾坤化大块。 塞雁南归春又去,江潮东下暮还来。 临平山尽啼鹃歇,可是征人唤不回。
白话文翻译:
尝试向昆明询问劫后的灰烬,几次看到麋鹿登上苏台。 闲暇中岁月生出青草,梦中的世界化作巨大的土地。 边塞的雁群南归春天又离去,江潮向东流去傍晚又回来。 临平山尽头啼叫的杜鹃停歇,可是远行的征人却唤不回来。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梦桂,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历史变迁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闲暇时刻,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之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闲暇之余,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对昆明劫灰、麋上苏台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昆明劫灰、麋上苏台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閒中历日生青草,梦里乾坤化大块”一句,以闲暇中的青草和梦中的广阔世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梦境变幻的深刻感受。而“塞雁南归春又去,江潮东下暮还来”则通过对边塞雁群和江潮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时间循环和自然永恒的主题。最后,“临平山尽啼鹃歇,可是征人唤不回”则以杜鹃的啼叫和征人的远行,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离别的深刻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时间流逝、梦境变幻、自然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慨。诗中通过对昆明劫灰、麋上苏台等意象的描绘,以及对塞雁、江潮、杜鹃和征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试向昆明问劫灰”中的“昆明”指的是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传说中的地方 D. 历史遗迹
诗中“閒中历日生青草”表达了什么? A. 对时间的感慨 B. 对自然的喜爱 C. 对历史的怀念 D. 对梦境的向往
诗中“塞雁南归春又去”中的“塞雁”指的是什么? A. 边塞的雁群 B. 南归的雁群 C. 春天的雁群 D. 离别的雁群
诗中“临平山尽啼鹃歇”中的“啼鹃”指的是什么? A. 啼叫的杜鹃鸟 B. 啼叫的乌鸦 C. 啼叫的麻雀 D. 啼叫的燕子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