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3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33:19
过凤山
作者: 谢士元 〔明代〕
黎明登凤岭,
亭午造其颠。
俯视南山小,
平临北斗悬。
足移青木杪,
身在白云边。
蜀道难今见,
诗成愧谪仙。
在黎明时分,我登上凤岭,
到中午时分我已来到山顶。
俯瞰南山显得渺小,
仰望北斗星如同在平地上悬挂。
脚步移动在青翠的树梢,
身子却已置身于白云之间。
如今蜀道的艰难让我体会,
写下此诗不禁感到愧疚于被贬的诗仙。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谢士元,明代诗人,以其精练的诗风和清新的意象而闻名。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过凤山》创作于谢士元游历凤山时,表达了他在山顶俯瞰自然的壮丽景色与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过凤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感受的诗作。诗中谢士元通过清晨和正午的时间变化,展现了从山脚到山顶的过程,表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在俯瞰南山时,他意识到自身的渺小,仿佛与宇宙对比,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接着,诗人将自己的身心置于白云之中,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表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和宁静。
最后两句则将诗人的感受引向深远,蜀道的艰难象征着人生道路的坎坷,而诗成的愧疚则体现出他对政治失意及对理想的追求,暗示着对李白的向往与自我反省。全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立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的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体现出一种哲学思考与情感的交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谢士元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
B. 宋
C. 明
D. 清
诗中提到的“蜀道”指的是什么?
A. 通往云南的路
B. 通往四川的路
C. 通往北方的路
D. 通往南方的路
“身在白云边”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失落
B. 自由
C. 忧伤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蜀道难》同样描绘了蜀地的艰难与险峻,但更侧重于对艰险道路的叙述与情感的发泄;而谢士元的《过凤山》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与哲理的思考,情感更为内敛与沉静。
以上是《过凤山》的详细解析与学习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美妙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