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5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3:41
又和惜春谣
朝来风雨歇,春意漠然收。
去我不辞诀,凭谁能借留。
杓星渐西转,洛水自东流。
曲渚撤华幄,芳园罢彩毬。
雉鸣生麦秀,蚕起野桑柔。
乱絮天涯满,晴阳草际浮。
已嗟心绪减,况复鬓丝稠。
赖听新翻曲,非为负胜游。
清晨的风雨已经停息,春天的气息似乎渐渐消逝。我将离去,却不告而别,谁能让我停留呢?北斗星逐渐向西移动,洛水依然从东流淌。曲水边的华盖已经撤去,芳香的园子也停止了盛会。雉鸟在鸣叫,麦子已开始发芽,蚕虫也在野外的桑树上活动。飘荡的柳絮满天飞舞,阳光照耀着草地上的浮影。我已经感叹心情减退,更何况头发也愈发稀疏。只求听一曲新翻的歌,绝不是为了忘却这次的美好旅程。
司马光,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诗人。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强调历史教训对当代政治的借鉴。司马光的诗作多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感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
《又和惜春谣》创作于春季,正值春去春来的时节。诗中流露出对春天的留恋与感伤,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又和惜春谣》是一首描绘春天流逝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感悟,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感伤。诗的开头两句“朝来风雨歇,春意漠然收”以风雨的停息引入春天的消逝,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以“去我不辞诀,凭谁能借留”道出自己即将离去的无奈,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可逆转。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生动而细腻,如“雉鸣生麦秀,蚕起野桑柔”,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但同时也透出一种愁苦与无奈,显得格外感人。最后的“赖听新翻曲,非为负胜游”,通过对音乐的渴望,表达了对美好回忆的珍视,尽管时光荏苒,但对美的追求和体验依然存在。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层次分明,情感深邃,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情与对生活的感悟,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诗人传达了内心深处的忧伤与思考,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的无奈。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杓星渐西转”中“杓星”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已嗟心绪减”,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