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4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42:24
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作者:丘处机 〔宋代〕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
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
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
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
万化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
浩气清英,仙材卓荦,下土难分别。
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在春天的游览中,正值每年寒食节的梨花盛开时节。
洁白的锦缎无纹,香气四溢,仿佛玉树琼花,堆积如雪。
寂静的夜晚深沉,浮动的光影朦胧,月光冷冷地浸润着一切。
人间与天上,银色的霞光照耀得通透明亮。
她宛如姑射仙子,姿态灵秀,意气高洁无比。
万千变化谁能相信这道理,不与百花争艳同列。
浩然正气与清丽英才,仙人之材卓然出众,世间难以分辨。
归去瑶台,洞天方能看得清绝。
丘处机(1148年-1227年),字处机,号“太和子”,是宋代著名的道士、诗人,属于全真教的创始人之一。丘处机的诗作多表达道教的思想,追求自然与超脱。
本诗创作于春季的梨花盛开之时,正值寒食节。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此诗开篇以春游和梨花的盛开为引子,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场景。诗中通过对“白锦无纹香烂漫”和“玉树琼葩堆雪”的描写,展现了梨花的洁白和芬芳,给人以视觉和嗅觉的双重享受。接下来的“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入一个静谧的夜晚,月光如水般洒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梦幻的氛围。
诗中“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的句子,将人间与天上的美景相融合,体现了诗人对天地自然的赞美与向往。接下来的“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梨花的清丽与道教的仙人形象相联系,表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和理想人格的追求。
全诗最后几句,诗人以“浩气清英,仙材卓荦,下土难分别”结束,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越与对高尚理想的向往。这种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性理想的追求,构成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体现了丘处机的道教思想与诗人情怀。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
描述了春天的游玩场景,特指寒食节时梨花盛开的时节。
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
形容梨花的洁白如无纹的锦缎,香气四溢,仿佛玉树琼花堆积成雪。
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
描绘了安静的夜晚,朦胧的月光洒落,景象如梦如幻。
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将人间的美景与天上的景象相结合,烂漫的霞光照耀着大地。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
比喻梨花的清丽如同姑射仙子,展现出高雅的气质与洒脱的风范。
万化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
表达了对世间万象的看淡,梨花不与其他花卉争艳。
浩气清英,仙材卓荦,下土难分别。
赞美梨花的高洁与不凡,世间的事物难以分辨其真伪。
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结束以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归去瑶台,方能看清绝美的景致。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体悟,抒发了对高尚理想和超脱世俗的追求。通过梨花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情感,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和对自然的敬畏。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
A. 孔子
B. 介之推
C. 屈原
D. 李白
诗中提到的“姑射真人”象征什么?
A. 美丽和高洁
B. 传统与文化
C. 乡愁与思念
D. 友情与爱情
全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对世俗的追求
B. 对自然美的赞美与超越
C. 对爱情的思考
D. 对历史的追忆
丘处机《灵虚宫梨花词》与王维《山居秋暝》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