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将谒延庐州行至板桥忽病而止复还建康以五诗寄之 其三》

时间: 2025-05-09 00:47:05

诗句

欲前复却路成迷,冷日悲风为惨悽。

以口语心千万种,可能一一见书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47:05

原文展示:

将谒延庐州行至板桥忽病而止复还建康以五诗寄之 其三 赵蕃 〔宋代〕 欲前复却路成迷,冷日悲风为惨悽。以口语心千万种,可能一一见书题。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想要前行却又退缩,道路变得迷茫。寒冷的太阳和悲伤的风,使得心情变得凄凉。心中的千言万语,是否能够一一书写下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欲前复却:想要前进却又退缩。
  • 路成迷:道路变得迷茫。
  • 冷日:寒冷的太阳。
  • 悲风:悲伤的风。
  • 惨悽:凄凉,悲伤。
  • 以口语心:用言语表达心意。
  • 千万种:形容心意的复杂多样。
  • 可能:是否能够。
  • 一一见书题:一一书写下来。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诗人在旅途中的心情和遭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此诗是他在旅途中因病而止,返回建康后寄给友人的五首诗之一。

创作背景: 诗人原本计划前往延庐州,但在行至板桥时突然生病,不得不返回建康。这首诗表达了他在旅途中的迷茫和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迷茫和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句“欲前复却路成迷”描绘了诗人在前进与退缩之间的犹豫,以及道路的迷茫。次句“冷日悲风为惨悽”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增强了诗人的孤独和凄凉感。末句“以口语心千万种,可能一一见书题”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千言万语,以及是否能够将这些情感一一书写下来的疑问。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诗人对旅途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欲前复却路成迷”:诗人想要前行却又退缩,道路变得迷茫,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犹豫和迷茫。
  • 次句“冷日悲风为惨悽”:寒冷的太阳和悲伤的风,使得心情变得凄凉,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增强了诗人的孤独和凄凉感。
  • 末句“以口语心千万种,可能一一见书题”:诗人内心的千言万语,是否能够一一书写下来,表达了诗人对表达内心情感的渴望和疑问。

修辞手法:

  • 拟人:“冷日悲风为惨悽”中,将“冷日”和“悲风”拟人化,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欲前复却”与“路成迷”,“以口语心”与“千万种”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在旅途中的迷茫和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旅途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冷日:寒冷的太阳,象征着孤独和凄凉。
  • 悲风:悲伤的风,增强了诗人的孤独和凄凉感。
  • 路成迷:道路的迷茫,象征着诗人在旅途中的犹豫和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欲前复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坚定 B. 犹豫 C. 兴奋 答案:B

  2. “冷日悲风为惨悽”中的“冷日”和“悲风”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3. 诗的末句“以口语心千万种,可能一一见书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 忘记一切 B. 表达内心情感 C. 结束旅途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赵蕃的其他旅途诗作,如《将谒延庐州行至板桥忽病而止复还建康以五诗寄之 其四》。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旅夜书怀》对比,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迷茫。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兴庆池侍宴应制 寄欧职方时振 九日诗 嘲里人新婚 初秋宿直 次韵上酬四十伯父 南明山宝相寺十五题 其九 齐相井 夜泊大滥作 上知府李殿院十韵 入彭城馆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义山恩海 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鸟字旁的字 继世而理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龍字旁的字 矛字旁的字 晏处 齲字旁的字 氏字旁的字 锦绣肝肠 姻族 清静寡欲 金貂换酒 来处不易 权欲 依法砲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