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4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47:05
原文展示:
将谒延庐州行至板桥忽病而止复还建康以五诗寄之 其三 赵蕃 〔宋代〕 欲前复却路成迷,冷日悲风为惨悽。以口语心千万种,可能一一见书题。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想要前行却又退缩,道路变得迷茫。寒冷的太阳和悲伤的风,使得心情变得凄凉。心中的千言万语,是否能够一一书写下来。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此诗是他在旅途中因病而止,返回建康后寄给友人的五首诗之一。
创作背景: 诗人原本计划前往延庐州,但在行至板桥时突然生病,不得不返回建康。这首诗表达了他在旅途中的迷茫和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迷茫和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句“欲前复却路成迷”描绘了诗人在前进与退缩之间的犹豫,以及道路的迷茫。次句“冷日悲风为惨悽”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增强了诗人的孤独和凄凉感。末句“以口语心千万种,可能一一见书题”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千言万语,以及是否能够将这些情感一一书写下来的疑问。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诗人对旅途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在旅途中的迷茫和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旅途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欲前复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坚定 B. 犹豫 C. 兴奋 答案:B
“冷日悲风为惨悽”中的“冷日”和“悲风”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诗的末句“以口语心千万种,可能一一见书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 忘记一切 B. 表达内心情感 C. 结束旅途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