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2:3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2:35:54
后庭宴•谴燕
作者: 董以宁 〔明代〕
紫燕双依,雕梁并语。
拴帘不放伊飞去。
问伊昨夜过香溪,
见郎那里花间住。
一回捲上帘儿,
放去寻郎何处。
待晚归来,
街得黏泥絮。
似诉画楼前,
薄倖人如许。
这首诗描述了一对燕子在雕梁上双双依偎,轻声细语。把帘子拴住,不让它飞走。我问这只燕子,昨夜经过香溪,是否见到我的郎君在花丛中居住。燕子轻轻卷起帘子,似乎在探寻郎君的去处。等到夜晚归来,才发现街道上沾满了泥土和花絮。这一切似乎在诉说着画楼前那个薄情的人是如何对待我的。
董以宁是明代的一位女诗人,生平多以抒情诗见长。她的作品常常充满对爱情的细腻描写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后庭宴•谴燕》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女性的爱情和婚姻受到极大限制。此诗反映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后庭宴•谴燕》通过燕子这一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与现实的无奈。诗中对燕子的描写,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观察,更是对爱情的寄托。燕子在雕梁上双双依偎,恰如恋人间的亲密无间,象征着美好的爱情。然而,随着情节的推进,作者的情感逐渐转为失落与哀伤。
诗中“问伊昨夜过香溪,见郎那里花间住”一联,表露了对爱情的期盼与期待,暗示着对郎君的思念。而“待晚归来,街得黏泥絮”,则是对现实的无情揭示,象征着爱情的脆弱与不确定性,令人感到心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复杂心理,既有渴望,也有失落,既有甜美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的无奈,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围绕爱情的美好与脆弱展开,表达了对理想爱情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传达出一种浓厚的感伤情绪。
诗中“紫燕双依”中的“紫燕”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香溪”代表什么?
诗中“待晚归来,街得黏泥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董以宁的《后庭宴•谴燕》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女性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但董以宁的诗更侧重于对现实的无奈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内心的情感波动与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