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5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4:10
红日半衔山,柴门便掩关。
绿蒲眠蓐软,白木枕头弯。
松月来先照,溪云出未还。
迢迢清夜梦,不肯到人间。
红日正半悬在山头,柴门轻轻关闭。
绿蒲草铺成的软垫上,白木制的枕头微微弯曲。
松树下的月光早已洒下,溪水上的云彩却尚未归还。
漫长的清夜梦境,似乎不愿来到人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明显的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作者介绍: 清珙,元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展示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对清幽山水的感怀之际,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的宁静与心灵的安宁。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自然画面。开篇“红日半衔山,柴门便掩关”描绘了日出时分,乡村的宁静生活,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柴门的关闭,仿佛在告诉人们一切喧嚣与纷扰都被隔绝在外,剩下的只是自然的安静和内心的平和。
接下来的“绿蒲眠蓐软,白木枕头弯”则通过细致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柔软舒适的生活状态,给人一种身心放松的感觉。诗人将自己融入大自然中,感受着自然的美好与恬淡,这种状态似乎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与向往。
“松月来先照,溪云出未还”则展示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月光照耀在松树上,溪水的云彩尚未归来,这种描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还带有一种淡淡的惆怅。最后一句“迢迢清夜梦,不肯到人间”,将诗人的梦境与现实的距离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诗人在梦中寻求一种更深的宁静与归属感,却又被现实所束缚。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人间现实的逃避,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时间是哪个时刻?
“迢迢清夜梦”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柴门”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但王维的诗更强调诗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清珙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