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4:18
原文展示:
山厨修午供,泉白似银浆。
羹熟笋鞭烂,饭炊粳米香。
油煎青顶蕈,醋煮紫芽姜。
百味皆难及,何须说上方。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中厨房准备午餐,泉水白得像银浆。
汤羹里熟透的笋子软烂,米饭则是香喷喷的粳米。
油煎的青顶蘑菇,醋煮的紫芽姜,
百般美味都无法比拟,何必再谈美食的上方佳肴?
注释:
- 山厨:在山中做饭的厨房。
- 修午供:准备午餐。
- 泉白似银浆:泉水清澈而白,像是银色的液体。
- 羹熟笋鞭烂:汤羹中的笋子熟得软烂。
- 粳米香:粳米米饭香气扑鼻。
- 油煎青顶蕈:用油煎的绿色顶蘑菇。
- 醋煮紫芽姜:用醋烹煮的紫芽姜。
- 百味皆难及:各种美味都无法比拟。
- 何须说上方:何必再提及上等的美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清珙(元代),字子君,号清珙,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流传于世,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溪岩杂咏》系列诗作通过描写山水田园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赞美。此诗写于清幽的山间,展现了作者在自然环境中享受美食的惬意。
诗歌鉴赏:
《溪岩杂咏 其三》以清新怡人的景象和细腻的味觉描写,展现了山间午餐的宁静与美好。诗中通过对食物的细致描绘,传达了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诗的前两句展现了自然的清新,泉水的白色如银浆一般,给人以视觉的清凉感。而紧接着的食物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间饮食的简单却美味。羹里的笋子、香喷喷的米饭、油煎的蘑菇、醋煮的姜,各种味道交织在一起,让人食欲大开。
最后一句的“百味皆难及,何须说上方”,则是将山间的简单美食与世俗的繁华盛宴进行对比,强调了自然食材的纯粹与真实,反映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和对物质奢华的淡泊。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也是一首颂歌,赞美了自然的馈赠与质朴的生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厨修午供:在隐蔽的山中厨房准备午餐,强调了环境的宁静。
- 泉白似银浆:泉水清澈透明,仿佛银色的液体,描绘了自然的美丽。
- 羹熟笋鞭烂:汤中的笋子熟透了,形容其柔软,体现出烹饪的精致。
- 饭炊粳米香:米饭的香味扑鼻,强调了饮食的美味。
- 油煎青顶蕈:用油煎的绿色蘑菇,增添了视觉的美感。
- 醋煮紫芽姜:用醋煮的紫芽姜,展示了调味的独特。
- 百味皆难及:各种美味无法相比,表达了对山间美食的独特赞美。
- 何须说上方:不必再提及那些上等美食,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泉水比喻为银浆,增强了视觉效果。
- 对仗:如“羹熟笋鞭烂”和“饭炊粳米香”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列举多种美食,增加了诗的丰富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山间自然生活的赞美,强调了简单的饮食与生活的乐趣,反映了作者对物质与精神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厨:象征自然与宁静的生活环境。
- 泉水:象征清新与纯净。
- 美食:象征生活的乐趣与简单的幸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泉白似银浆”比喻的是?
- A. 齐白
- B. 银色液体
- C. 清澈的水
- D. 山间的雪
-
诗人对山间美食的态度是?
- A. 追求奢华
- B. 满足于简单
- C. 忽视饮食
- D. 追求名菜
-
诗中提到的“羹熟笋鞭烂”是形容什么?
- A. 食材新鲜
- B. 烹饪精致
- C. 口味独特
- D. 垃圾食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描绘了山林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与《溪岩杂咏 其三》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更偏向于景色描写,后者则更突出饮食与生活的乐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