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4:38
百宜娇
作者: 吕渭老 〔宋代〕
隙月垂篦,乱蛩催织,秋晚嫩凉房户。
燕拂帘旌,鼠窥窗网,寂寂飞萤来去。
金铺镇掩,谩记得花时南浦。
约重阳萸糁菊英,小楼遥夜歌舞。
银烛暗佳期细数。
帘幕渐西风,午窗秋雨。
叶底翻红,水面皱碧,灯火裁缝砧杵。
登高望极,正雾锁官槐归路。
定须相将,宝马钿车,访吹篇侣。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月亮透过缝隙洒下微光,秋虫在催促着织造的时光。晚秋的凉意渗透在房屋之间,燕子轻轻掠过帘子,老鼠在窗外窥视,寂静的夜晚偶尔有萤火虫飞舞。金色的铺镇已经关闭,仿佛我还记得花开的南浦。我们约好在重阳节时,采摘菊花和萸子,在小楼里度过宁静的夜晚,欢歌热舞。烛光下的美好时光,我在细数。帘幕渐被西风吹动,午后的窗外飘着秋雨。树叶底下红色翻飞,水面波纹轻皱,灯火照耀着缝纫的砧板。登高远望,正值雾气锁住了归路的官槐。我定要与你相约,乘宝马和钿车,去寻觅那吹奏乐曲的伙伴。
作者介绍:
吕渭老(约850年-912年),字景晖,号清真,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细腻动人的词风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的秋季,正值重阳节前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情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期盼。
《百宜娇》是一首以秋天为背景的诗,诗人在寂静的夜晚,透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又温暖的情感。开篇的“隙月垂篦”便让人感受到了夜的宁静与柔和,而“乱蛩催织”则巧妙地引入了秋夜的虫鸣,营造出一种自然的氛围。
随着诗句的推进,燕子轻拂帘子,鼠儿窥视窗外,细腻的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一种无声的生活气息。接着,诗人回忆起金铺关门后的宁静,以及对重阳节的期盼,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这种情感在“银烛暗佳期细数”中得以升华,细数着与友人相聚的时光,增添了诗歌的温情。
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在秋夜的思索与对友人的怀念。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情的结合,吕渭老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既孤独又温暖的意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描写,表达了对友谊与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渗透着对孤独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隙月”指的是什么?
A. 皎洁的月光
B. 透过缝隙的月光
C. 昏暗的月光
D. 明亮的星光
诗中提到的“重阳”节主要是庆祝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秋天的丰收
C. 亲友团聚
D. 夏天的结束
诗中的“银烛”象征什么?
A. 黑暗
B. 温暖的光亮
C. 消逝的时间
D. 生命的脆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月下独酌》与《百宜娇》都描绘了月夜的情景,但前者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两者在意象的使用上都有独特之处,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以上内容为《百宜娇》的详细解读与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