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1:21
蝶恋花 其二
四月荆南农劝事,爱护秧针,戽水溪西地。
遥拟田间充饼饵,儿童喜跃灯前记。
眼见场头黄麦穗,求得晴天,打出盘餐利。
学种瓜蔬时灌溉,村中莫效城中戏。
四月的荆南,农人们忙着春耕,爱护着秧苗,浇灌着溪西的土地。
远远地想象着田间的丰收,孩子们在灯下欢快地嬉戏。
眼前看到田头金黄的麦穗,期待着晴天,能打出丰盛的农餐。
学习种植瓜菜的时节要好好灌溉,村里的人不要效仿城中的嬉戏。
此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反映了农耕文化的传统,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现出农民在春耕时的忙碌与乐趣。
作者介绍:黄锡朋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农民的辛劳,风格朴实自然。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春季,正值农耕季节,诗人通过描绘田间劳作与儿童嬉戏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的期待。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农忙场景,展现了农民勤劳的生活以及孩子们的纯真快乐。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农人对秧苗的关注和浇灌,体现了对农业的重视和对丰收的期待。第三句通过“眼见场头黄麦穗”,让人感受到丰收在望的喜悦,而“求得晴天,打出盘餐利”则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天气的渴望,渴望能够顺利完成农作。最后一句“村中莫效城中戏”则是对当时城镇生活的反思,提醒人们珍惜简单而真实的乡村生活,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和农村的淳朴。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农耕文化的认同,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农田生活画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性,如“儿童喜跃”表现出孩子们的快乐。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农村的生产生活,表达了对农业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农民的勤劳与对自然的依赖。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秧针”指的是什么?
a) 秧苗的根部
b) 农具
c) 种子
诗中“儿童喜跃灯前记”描述了什么样的场景?
a) 孩子们在田间玩耍
b) 孩子们在灯下嬉戏
c) 孩子们上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