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答崔都水》

时间: 2025-05-06 13:18:48

诗句

深夜竹亭雪,孤灯案上书。

不遇无为化,谁复得闲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3:18:48

原文展示:

深夜竹亭雪,孤灯案上书。不遇无为化,谁复得闲居。

白话文翻译:

深夜的竹亭在雪中静谧,桌上的孤灯下我在读书。若不遇到那无为而治的境地,谁还能享有这样的闲适生活呢?

注释:

  • 竹亭:用竹子建成的亭子,象征清雅和宁静的环境。
  • 孤灯:独自一盏灯,显示一种孤独的氛围。
  • 无为化:指无为而治的理念,强调自然、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
  • 闲居:指安闲的生活,远离世俗的喧嚣。

典故解析:

  •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强调统治者应顺应自然法则,不用强制手段治理,以达到和谐的社会状态。这与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密切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8年-791年),字子云,唐代诗人,官至给事中。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庭下独处的夜晚,诗人身处竹亭,正值雪夜,反映出他在宁静环境中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表现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答崔都水》通过描绘夜晚的竹亭和孤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诗中“深夜竹亭雪”一联,表现了自然的美丽和诗人的内心宁静。竹亭与雪的结合,传达出一种清冷而纯洁的意境,仿佛让人忘却世俗的烦恼。接下来的“孤灯案上书”则透露出诗人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在思考、学习,体现了他对知识和精神生活的追求。

后两句“若不遇无为化,谁复得闲居”,则转向对生活状态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社会纷扰的无奈。这种对无为而治的追求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思索,也是对社会理想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生活真谛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深夜竹亭雪:在深夜的竹亭中,雪花悄然飘落,构成了一个静谧的场景。
  • 孤灯案上书:孤独的灯光照耀在书桌上,暗示着诗人独处的状态和对知识的追求。
  • 不遇无为化:若没有遇到那种无为而治的理想生活状态。
  • 谁复得闲居:又有谁能真正享受这样的闲适生活呢?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夜竹”和“孤灯”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雪、竹亭、孤灯等意象相互交织,营造出宁静的氛围,反映了诗人的内心状态。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繁忙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向往宁静闲适生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亭:象征清雅和宁静,代表诗人内心的追求。
  • :象征纯洁和静谧,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 孤灯:象征孤独和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环境是什么?

    • A. 竹亭
    • B. 碧水
    • C. 山顶
    • D. 花园
  2. “孤灯案上书”中的“孤灯”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孤独
    • C. 欢快
    • D. 繁忙
  3. 诗中“无为化”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
    • B. 政治理想
    • C. 休闲
    • D. 学习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但更侧重于对亲情的思念。
  • 王维的《鸟鸣涧》则通过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韦应物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见王宣子侍郎二首 题周子中司户乘成台三首 寄贺建康留守范参政端明二首 枕上闻子规二首 雨中酴醾 送李伯珍主管西归 海棠四首 昌英知县叔作岁坐上,赋瓶里梅花,时坐上九 过沙头三首 梦亡友黄世永梦中犹喜谈佛既觉感念不巳因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矜己任智 如开茅塞 音吐明畅 包含黏的词语有哪些 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巾字旁的字 怕三怕四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披拂 包含娅的词语有哪些 浮莇 包含骈的成语 文字旁的字 丶字旁的字 生字旁的字 神工鬼力 炎腾腾 龠字旁的字 传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