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步月(二首)》

时间: 2025-04-28 18:51:00

诗句

步月下庭除,萤飞花影侧。

露下不知寒,鸣蛩动秋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51:00

原文展示:

步月下庭除,萤飞花影侧。
露下不知寒,鸣蛩动秋色。

白话文翻译:

在月光下走出庭院,萤火虫在花影旁飞舞。
露水落下,却不觉得寒冷,秋天的蝉鸣响起,渲染了这一片秋色。

注释:

  • 步月:在月光下行走。
  • 庭除:庭院和空地,表示诗人所处的环境。
  • :萤火虫,夜间发光的小虫子,常用来烘托夜景的美。
  • 花影侧:花的影子在一旁,描绘出月夜的宁静与美丽。
  • 露下:露水降落,象征着清晨的清新与湿润。
  • 不知寒:不觉得冷,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心境。
  • 鸣蛩:蝉鸣,传达出秋天的气息。
  • 动秋色:描绘秋天的风景,生动地展现出季节的变迁。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萤火虫”与“鸣蛩”均为自然景象的描写,体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项兰贞,明代女诗人,以清丽的诗风著称。她的诗多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创作,诗人对月光、萤火虫、露水及秋天的蝉鸣产生了深刻的感触,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步月》以其清幽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吸引了读者的目光。诗人在月光下的庭院中漫步,萤火虫的飞舞与花影的摇曳交织成一幅静谧的画面,令人心生向往。首句“步月下庭除”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洒在庭院中,给人以温柔的照拂。随后的“萤飞花影侧”更加丰富了这一画面,萤火虫的微光映衬着花影,增添了灵动之感,体现了自然之美。

而“露下不知寒”则流露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尽管夜间露水湿润,诗人却不以为意,说明了他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一句“鸣蛩动秋色”则将季节的变化与内心的感受结合在一起,秋天的蝉鸣成为了自然界的交响乐,唤起了对生命流转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步月下庭除:在月光下走出庭院,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
  2. 萤飞花影侧:萤火虫在花影旁飞舞,表现出自然的灵动与美丽。
  3. 露下不知寒:露水虽湿,却不感到寒冷,传达出一种从容的心态。
  4. 鸣蛩动秋色:蝉鸣响起,点缀了秋天的色彩,象征着季节的更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诗人感受结合,形成意象。
  • 拟人:蝉鸣被赋予了“动”的特性,使环境更为生动。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夜晚月光、萤火虫、露水与蝉鸣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宁静与清幽。
  • 萤火虫:象征灵动与生命的活力。
  • 露水:象征清新、纯净。
  • 秋色: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步月”指的是什么? A. 在月光下行走
    B. 徒步旅行
    C. 观看月亮

  2. 诗人对露水的感受是? A. 感到寒冷
    B. 不知寒
    C. 害怕寒冷

  3. 诗中提到的“鸣蛩”指的是? A. 小鸟
    B. 蛙鸣
    C. 蝉鸣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月夜的情景,但更多表达了思乡之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在月夜中引发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加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精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语言艺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粲上人兼寄梁镇员外 送大德讲时河东徐明府招 赠万生下第还吴) 寄李袁州桑落酒 春宴张舍人宅 送洪州李别驾之任 送林宗配雷州(一作送王棼流雷州) 送孙愿 送长沙韦明府 送韦湛判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无准 兔角牛翼 剿杀 尸字头的字 胡言乱道 見字旁的字 矛字旁的字 宛转悠扬 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旷性怡情 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至字旁的字 色字旁的字 旋风脚 克绍箕裘 经史百子 冒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